有關語文教案范文錦集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課題:語文園地四
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口語交際:“教你學一招”,和同學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領,交流時做到自然、大方,表達流利,通過介紹、演示、學習,增強生活實踐能力。
2.習作練習:寫自己學會的一樣本領,把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自主發現:能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在發現規律的同時積累詞語。
4.日積月累:在填空練習中豐富語言,形成語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讀讀背背12個詞語,在運用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進行詞語積累。
5.拓展延伸:通過閱讀圖畫,“看圖說成語”,培養觀察、閱讀、理解能力
2、能力目標
培養觀察、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演示、學習,增強生活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認真聽別人說話和多積累的習慣。
教具準備:
自主預習:
提練主線:
相互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探討自然的奧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秘,如我們學習的本組課文,有的寫作者留意了鮮花的開放,有的寫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飛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發現。
這段時間,你都作了哪些觀察?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觀察中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現。如果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二、小組交流
要求: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探討自然的奧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說的同學要把自己的發現說得清楚、內容要具體;聽的同學要認真傾聽)
三、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四、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現真多、真神奇!看來只要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就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獲!特別是我們班有的同學不愿意開動腦筋的,學了這一課希望你們也有所啟發、有所收獲。同學們,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著你們去探索,希望你們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寫一則觀察日記
一、引入。
1、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交流了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同學們的發現真是神奇美妙。也許你有更多的發現要想說,今天我們就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寫的內容,來寫一則觀察日記。
二、學生討論交流:
1、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你準備寫哪些內容?
2、提示:可以是可愛的小動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是你心愛的物品……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也可以說它的動作、姿態……
3、把你準備介紹的事物描述給同學聽。(要把內容說具體)
4、同學間互相評價、補充。
5、針對學生的說,教師作指導。
三、學生練習寫日記。
1、明確日記的格式。
2、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3、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4、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5、全班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6、再次修改,大聲讀一讀。
7、謄寫作文,注意格式,字跡工整。
第三課時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三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
2、小組交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現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引導小結:這四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異。引導學生從音、形、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4個生字3個認讀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夜宿山寺》的內容初步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的意思能說出從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學重點:
1、學習4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讀詩感悟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1、規范、端正、整潔地寫字。
2、了解詩的內容能說出從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了一首《靜夜思》你們還會背么 指導讀生字“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出示李白的圖片。介紹李白一生游覽過許多名山大川也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山河的詩句他的詩有的十分夸張充滿想象力有的充滿豪情故此人們稱他詩仙。
2、揭示課題。
(1)這一天李白來到一座大山前這是一座高高的山云霧繚繞山上有一座寺廟。李白要去山上的寺廟山實在太高了爬了一天才到山頂于是他就住在寺廟里用一首詩歌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夜宿山寺》。
(2)讀準字音讀準題意 《夜宿山寺》中“宿”就是住的意思。‘寺’就是廟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晚上住宿在山中的寺廟里。
二、讀通古詩認識生字。
1、過渡他登上了樓臺的最高層看到皓月當空、群星璀璨寫下了怎樣優美、浪漫的詩句呢 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聽不認識字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圈出詩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確流利。
3、指名讀詞語、讀古詩在讀中學習生字。 讀準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認讀生字時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識字如“寺”和“詩”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字音字形。
三、理解字詞、了解詩意。
(過渡:朗讀這首詩你對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1、這首詩描寫的是山寺的高大請你小聲讀讀古詩你從哪句話看出山寺很高教師指出“危樓”指高樓“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實數。“星辰”是星的總稱
(1)想像一下,作者站在這么高的樓上是什么感受呢?
(2)結合實際說一說你站在最高的地方是什么感受?李白所在的樓高高的可能都想想不到的高那你讀出這樣的感覺和語氣。
(3)這山寺高的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星辰,一起連起來再讀讀。 真是太高了,讓我們在讀讀這句。
(4)你要是上了這么高的樓,會是什么感受?——那你再讀讀。
(5)李白怎么想的(恐驚天上人 )
“天上人”指的是誰呢?
為什么詩人不敢大聲說話 ?
是啊,李白想:神仙在干什么呢?我是一個普通人,可別嚇著神仙,該怎么讀?
(6)四句連起來讀一讀。
2、再讀古詩讀準字音
3、 還可以這樣讀呢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學生自由朗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學做小詩人誦讀。)
四、背誦古詩。
(1)填詩背誦《夜宿山寺》。
( )( )高百尺 ,
手可( )( )( ) 。
( )( )高聲語 ,
( )( )天上人。
(2)指名背誦。
五、指導書寫生字。
辰 寺 詩 尺
1、指導書寫“詩、寺”兩個生字。
(1)筆順跟隨看清筆順、間架結構。
交流書寫生字中應該注意的地方“寺”由兩的熟字“土”和“寸”組成。“土”要扁一些“豎”寫在豎中線上兩個“橫”起筆低收筆高都向右上方傾斜第2個“橫”貫穿左右是這個字的3個橫中最長的筆畫決定整個字的寬窄。“寸”的“豎鉤”在豎中線的右邊。 “尺、辰”兩個生字字形相似學生比較他們的共同點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2)描紅。
注意起筆、收筆、占格位置
(3)教師范寫
(4)獨立寫一個
(5)展示、評議
(6)再獨立寫一個
六、作業。
1、抄寫生字各3個。
2、把這首古詩背給家長聽。
3、選做搜集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公”。認識1種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和“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激趣:上星期,我們秋游去了哪里?覺得好玩嗎?今天,王老師還要帶大家去動物園里玩,想去嗎?
2、可是王老師只帶上課認真、舉手發言積極、聲音響亮的同學去,你們能做到嗎?那我們就出發吧!
3、[課件]出示,我們乘著大巴車,迎著涼爽的秋風,望著窗外優美的風景,聽著美妙的音樂,一路向動物園走去。瞧,動物園已經到了,動物們很有禮貌地站成一排向我們打招呼呢,我們也來跟他們打聲招呼吧?學生加手勢讀詞語。學生拼讀音節。齊讀,指名讀,同桌讀。
4、[課件]這些小動物們身后都有一條什么?板書:尾巴
5、今天,我們來得真是時候,小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你知道它們要舉行什么比賽嗎?板書:比(指名讀,齊讀,“巴”要讀輕聲。)這三個字你是在哪里認識的?怎樣記住它們?
二、朗讀課文
1、動物比尾巴大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去看看他們先比什么?(課件出示文中三個問句)
2、自由練讀問句,指導認識問句,教師示范問句的讀法。
3、指名讀,開火車讀這六個問句。(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4、動物比尾巴大賽還差一位播音員,動物們正在發愁呢,你們愿意當他們的播音員幫他們播報一下比賽的項目嗎?
5、[課件]大家猜猜評選結果會是怎樣?哪些小動物可能當冠軍。
不知道那么猜得對不對,我們去看看評選結果。
齊讀,小火車讀,同桌讀,讀得不準的地方互相讀。
6、[課件]猴子、兔子和松鼠到在大賽上捧得了大獎,公雞、鴨子、孔雀也不甘示弱,他們覺得自己的尾巴也很有特點,還想再比比,看看他們在比什么?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7、出聲朗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同桌對讀課文
三、識字
1、“公雞”里面藏著兩個新朋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偏旁,你們發現了嗎?他們叫什么名字?書空“八”字頭
2、組內交流識字方法。誰愿意向大家提個醒,怎樣記住這些調皮的生字寶寶。
語文教案 篇4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黃葉:同學們請看,今早老師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邊撿了兩片――黃葉,我為什么要悄悄珍藏這兩片黃葉呢?因為在我的心目中,“黃葉”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們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顏色的呢?(生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
2.你們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斕,轉眼間,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讓我們跟隨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板書:秋天王宜振)
3.簡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山東人,今年60歲了,和我們學校的王校長、盧校長、盧老、耿老崔老師(正好在聽課)他們是同輩人。他主要創作兒童詩歌,也寫童話和兒童故事等,是我們少年兒童的知心朋友。(指讀名字,注意“振”的發音)
二、初讀課文
4.請看(出示課件秋景圖,《秋日私語》音樂響起),老師朗誦全詩。
5.看了秋景,聽了描寫秋天的詩,你對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發言)
6.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詩人筆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讀讀這首詩吧?請同學們打開書到17頁。
注意聽要求:(1)邊讀邊標出小節數;(2)讀準字音,圈出生字;(3)讀順句子,注意長句子中間的停頓。
放聲地朗讀這首詩吧。(生自由讀書,圈點)
7.這么美的詩,我們要想讀好,首先要讀準(字詞)。
(1)出示詞語:桂子、香氣、蘋果、紅襖、葡萄、紫袍、(后面是書后3詞語);
(2)注意讀音(這些讀音和寫法也要看仔細):腳印、柔韌、珍藏、紅纓、嚷著。
8.全詩共有幾小節?想不想讀給大家聽聽?(指名分節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好,看看他們字音讀準了沒有,語句讀通順了沒有,聽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讀每一節,注意正音評析;重要的詩節,正音后全班齊讀或男女生分讀)
9.這首詩寫得這么美,你最喜歡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歡的地方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然后,再指名讀,喜歡這部分的同學一起讀)(老師注意引導每一節的熟讀)
10.我們讀了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跟著詩人走進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訴大家這首詩主要寫了秋天的哪些美麗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呢?(板書:美景――紅色筆)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生自由讀畫)
11.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老師順勢引導歸類、板書:秋陽、秋風、秋色、秋實、秋香)
12.風景如畫的秋天,秋陽嬌艷,秋風颯爽,秋實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飄溢(師指板書),讓我們伴隨《秋日私語》的優美樂曲,再次輕輕齊讀這首詩。
三、教師小結
13.讀到這里,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說)
下節課我們繼續品讀,繼續欣賞。
四、練習寫字
14.現在來看看這一課的生字,你認為哪些字讀寫時要特別當心的。
15.老師范寫“柔”、“腸”。(邊寫邊將注意點,生跟著書空)
16.學生完成書后2描紅練習。
五、板書設計
4 秋天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教育目標
了解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對科學發生探索、發現的欲望。
二、教養目標
1、認識“蘭、梁”等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蘭、各、坐、座、帶、急”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和它們的特點。
三、發展目標
1、充沛發揮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設計未來的橋梁。
2、培養合作意識、強化小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識字、認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的特點。
3、根據現有知識設計“未來的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同學收集有關橋梁的資料,了解橋梁的知識,至少認識一種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細讀課文,簡單了解潛水橋和塑料橋的樣子、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自由閱讀擴展閱讀中的資料,基本理解內容。
4、能發揮想象力,設計未來的橋梁,并在電腦中打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32課《蘭蘭過橋》。
二、學文
1、還記得課文里介紹了哪幾種橋嗎?(生:潛水橋、塑料橋師貼)
2、這兩座橋分別在哪幾自然段?你喜歡其中的哪種橋?為什么?帶著問題以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邊讀邊想。
(生匯報,師板書:潛水橋1~4塑料橋5~9,)
3、你喜歡其中的哪種橋?為什么?(個別匯報)
4、四人小組內選擇其中一種橋,組長分配任務先讀讀那幾個自然段,再討論一下這座橋有什么特點。找到書上的詞句,用畫出來。(師貼:特點板:讀,找,)
生匯報:潛水橋:結實、透明;塑料橋:輕巧、平穩師相映用電腦出示課文插圖,并板書。
5、課文里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6、這兩座橋是爺爺變魔術變出來的嗎?(生:是爺爺設計出來的)在課文的哪個自然段?齊讀第10自然段,師小結:原來這又結實又透明的潛水橋和這又輕巧又平穩的塑料橋是爺爺這位橋梁專家設計出來的!
三、拓展
1、你們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認識了什么橋?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生上前匯報,同位交流)
2、老師這里“橋的世界”也收集了世界上各種奇特、壯觀的橋。快看,師出示:江陰大橋、武漢長江二橋、南京長江第二大橋、重慶石門橋構思奇特的人行天橋。
3、老師準備在班里進行“未來橋梁設計大賽”,假如你是橋梁設計師,你會設計一座怎樣的橋?(個別匯報,與小伙伴交流)
4、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有關橋的兒歌、短文,請大家進入“橋的兒歌、故事”自由選擇,大聲地閱讀,還可以想一想你會怎么編兒歌。有時間的還可以進入“網絡鏈接”,里面有網絡上有關橋梁的其他資源。(生自由在網絡上一邊瀏覽,一邊交流)
5、生自由交流收獲、心得。
四、寫作
1、我們馬上進入討論組,老師這里有三個題目:
⑴ 請你設計一座未來的橋梁。
⑵ 自編橋梁的兒歌。
⑶ 說說你喜歡的一座橋,為什么。請小朋友自由選擇一題來寫作。
(生在網絡自由寫作,個別匯報作品)
五、作業
1、小朋友真有創意,未來的橋梁設計師說不定就在你們之中呢!許多同學設計的橋梁都很不錯,沒寫完的小朋友請回家繼續打完并在后面畫一幅圖。到時在班里展覽出來,我們一起評選出最佳設計師。
六、板書
蘭蘭過橋
特點 讀找
1~4潛水橋結實透明
5~9塑料橋輕巧平穩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 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 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的情況,教師及時小結。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作業,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的步驟。(先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2.指導。
(1)分別觀察最左邊的四幅圖,說一說這四幅圖上分別畫了什么。(提醒學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圖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細觀察第二豎行的4個古文字,再和左邊相應的圖作比較,看看有什么發現。(古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
(3)認讀第三豎行中的4個部首,并與左邊相應的古文字作比較,有什么發現?(部首是由古文字演變而來的)
(4)聯系左邊的圖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見”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關?(以“彳”作部首的字與人有關;以“子”作部首的字與小孩、后代有關;以“立”作部首的字與立、直有關;以“見”作部首的字與眼看有關)
3.練習。
(1)根據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畫出能夠搭配的詞)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每個括號里的兩個詞。
(2)討論:括號里每一組的兩個詞在意思上有什么聯系?(意思相近)
(3)明確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詞,也會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詞語相搭配。
3.練習。
(1)兩人一組討論括號里的詞哪一個能和括號后面的詞搭配。
(2)用“——”畫出選出的詞語。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選的詞語。
(2)把選出的詞語和后面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先指名讀,再齊讀) 鼓舞斗志,改正錯誤,推廣經驗,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廣”、“提高”4個詞,要求學生說出后面分別和它們搭配的詞。
(4)說一說括號里剩下的詞語可以和哪些詞相搭配。(如:鼓勵同學、克服困難、推動生產、增加收入)
二、學習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句。
(2)要求學生做縮句練習。(夏天是個城市)
(3)說一說這個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當)
(4)口頭修改,要求不改變原意。(“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麗的”)
(5)教師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是讀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進行修改。
3.練習。
(1)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練習修改第(2)、(3)兩句。
(2)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其余兩題的答案是:(2)把“和”換成“戴著”,中間用逗號隔開。
(3)“烏云和”改為“烏云密布”,中間用逗號隔開。
4.反饋。
(1)逐題討論修改情況,確定正確的答案。
(2)舉出兩種錯例,說明不可以改變句子原意。①第2句僅把“和……紅領巾”去掉。②第3句僅去掉“烏云和”。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5)讓學生大聲朗讀修改后的句子。
5.課堂作業:將修改后的通順句子抄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可由教師講解。
萬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門庭若市:形容宮門里,朝廷上,進諫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樣,非常熱鬧。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紛雜。
比肩繼踵:肩膀挨著肩膀,腳碰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項背相望:形容人多擁擠,連續不斷。
濟濟一堂: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查字典自讀這首詩。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嘯:即嘯歌,撮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詩的大意:“我”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撮口長嘯。竹林幽深,沒有人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2、 理解、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4、感悟作者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理解、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生點評后轉到杜甫的《望岳》)
二、學習《望岳》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二)朗讀詩歌
1、老師范讀《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齊讀。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三)了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朗誦,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
小組研討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研討后,師生共同賞析:
“岱宗”兩句:“遠望”(補充背景常識:此句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
問(1):“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
問(2):此句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詩人是如何寫的?對你有何啟發?(沒有抽象地說,而是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兩句:“近望” 問:能否通過對這兩句品度,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蕩胸”兩句:“細望” 問:展開合理的聯系和想象,用你的語言再現當時的畫面。
“會當”兩句:由“望岳”想到了將來的“登岳”。
(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示例: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
三、齊背古詩。
四、課堂練習
1、《望岳》的頸聯是:
2、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3、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
7、明全詩主旨并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
8、詩人細望泰山而時間之久,表現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的詩句是:
語文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一讀,說說作者是怎樣打比方的。
2、照樣子,修改病句。
教學過程:
一、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請同學讀一讀句子,其他同學思考:這兩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為什么云霧一會兒像“茫茫的大海”,一會兒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導進行比較分析
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增添感性認識。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句子所描繪的情境,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這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與我們以前學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練習
采用多種形式的讀練習
4、反饋
二、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例句:
講解修改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讀改過的句子,想想為什么要這樣改?
(2)出示第一個病句
輕聲讀一讀。
找一找,這句話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該怎樣修改呢?
指導學生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
讓學生讀一讀修改后的句子,憑借語感檢查是否正確。
(3)歸納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驟:一讀(讀讀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五再讀(讀改過后的句子,檢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當)。
3、練習
(1)讓學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驟練習修改兩個病句。
(2)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4、反饋
(1)評議
(2)表揚修改全對的同學,讓有錯的同學進行訂正。
(3)朗讀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題
1、審題
2、指導
(1)自由讀8個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8條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自由練習讀
(2)同桌練習背誦
4、反饋
(1)集體背誦
(2)指名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口語交際,學會商量。
教學過程:
一、第七題
1、談話,揭示課題
2、自由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引導學生看圖,弄清圖意。
4、讓學生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5、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每幅圖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圖為例,讓學生說說,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準備怎么辦,你準備怎樣去同別人商量?
7、根據發言,進行指導:
(1)態度要誠懇(2)在與別人商量時,要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注意取長補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別人說清楚(4)在一起商量時要注意有禮貌,互相謙讓。
8、分組練習商量,準備表演。
9、請幾組學生表演每幅圖遇到的情況。
10、小結,啟發學生出題,根據情況練習商量的話題,也可以進行表演。
11、總結談話:我們平時遇到難事應該多商量,這樣可以把我們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教案:《社戲》教案07-14
語文拼音教案01-14
語文《春筍》教案10-16
語文影子教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