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
現如今,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于個人提升。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1
①我小的時候,院子里有一位鄰居是設計機器的老教授,我經常到他家里去玩。有一次,我在他的房間里看到一棵白色的小松樹,那樹很小,就像我童年的拳頭那么大。那樹是用一塊乳白色的木頭加工而成的,用刀從下面往上削,木皮就自然地彎曲翻卷起來,成為樹的枝葉。我非常喜歡。看看房間里沒有別人,我就悄悄地把小樹帶回了自己的家。到了晚上,我開始后悔和害怕起來,想把小樹送回去,可是小樹已經被我的手弄得黑乎乎的了。第二天上午,教授的大女兒忽然來到我家,我害怕地躲進了衛生間。客人走了,母親把我叫出來,我知道我要倒霉了。母親卻微笑著遞給我兩樣東西,說是人家送給我的禮物,一只上了弦就可以跳躍的鐵皮小雞,還有一本圖畫書!客人根本沒有和母親提到我偷人家小松樹的事情。我松了一口氣,不明白人家為什么送我禮物。直到長大之后才明白教授的用心,我很感動,但這感動遲到了好多年。
②如今想來,他們以這樣的寬容和細心關愛一個幼小稚嫩的心靈,這是我的運氣。
③我小時候很少能吃到塊糖,但我的姐姐很有辦法,那會兒她是小學生,我只有五歲。大人們不在的時候,她將家里的白砂糖放到一個大銅勺里在爐火上加熱,等糖熔化以后,再將它們倒在一塊早已準備好的玻璃上,糖自然地流淌成云彩一樣的形狀,趁糖還沒有完全凝固,她用刀畫上小格子,以便一會兒分著吃。那糖是琥珀色的,不但甜,還有一絲很香的糊味兒。有一次她又在做糖,我為了看清楚她的“工藝過程”,就搬了一個小凳子站了上去。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從凳子上翻倒下來,前額磕在凳子角上,流了很多血。至今,我的兩眉之間還有一道小疤。這小疤是我饞嘴的紀念,也是我好奇的紀念,但它也是我今天體諒孩子、觀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
④今天,當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給孩子們寫書的時候,我仍然沒有丟掉我童年的記憶,因為那是一種財富。
(摘自《兒童文學》2008年第3期)
1.“今天,當我以成年人的身份給孩子們寫書的時候,我仍然沒有丟掉我童年的記憶”,圍繞“童年的記憶”,作者追憶了哪兩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全文后,請你說說文章標題“第三只眼睛”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授是怎樣看待“我”拿走他的小松樹這件事的?請你結合文中的情節試著描述一下教授當時的心理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說教授“以這樣的寬容和細心關愛一個幼小稚嫩的心靈,這是我的運氣”,請你說說教授的“寬容”和“細心”具體體現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詳細了描繪了姐姐制糖的過程,有同學認為根本沒有必要這樣細致地描繪,你認為呢?把你的觀點和理由寫在下面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憶作者的另一篇文章《羚羊木雕》,假如那篇文章中的“爸爸”就是張之路,他會如何處理孩子把貴重的木雕送給好朋友這件事?請你設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我”拿走了鄰居老教授的白色小松樹后,老教授用另一種方式寬容了“我”;(2)“我”看姐姐制糖時,從凳子上摔下來并留下永久的“紀念”。
2.這里的“第三只眼睛”指的是看待孩子時應該具有的體諒之心、寬容之心、呵護之心。(意對即可)
3.示例:真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他一定是愛上這棵小松樹了!是不是家里的玩具太少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呢?干脆,明天再給他送幾樣玩具去。
4.教授的“寬容”表現在他發現“我”偷偷拿了他的小松樹后,卻沒有怪罪“我”;他的“細心”表現在他覺察到了“我”缺少玩具、喜歡玩具,特意給“我”送來了玩具。
5.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描繪。強烈的好奇心,才導致“我”摔下來并留下了傷疤。因此,細致地描寫姐姐制糖的過程,可以表現“我”對制糖過程觀察之細致、記憶之深刻,能體現出“我”的好奇心之強烈。
6.示例:因為張之路有著體諒孩子、觀察孩子的“第三只眼睛”,我想,他一定能用體諒之心來看待孩子,會以寬容之心來原諒孩子的過失,并且耐心地指導孩子如何正確對待類似的事情。
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2
⑴我曾注視著一個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⑵一天早晨,我經過一個地方,突然,看見路旁一雙烏黑的小眼睛。我停下來走到他的面前,對于我的這一舉動,他并沒有退縮。他只有四五歲的樣子,稚氣的模樣令人無限憐愛。噢,多美麗的一雙小眼睛!我望著他,不禁心生贊美。如果說世界有神圣、美麗的東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蘊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著,凝望著,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覺!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來。
⑶在這充滿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絲毫陰影,就像他沒有憂郁的小心靈一樣。我仿佛窺見他的靈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⑷離開了這個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閃耀在我的腦際。以后,每一次看到這孩子,總愛凝視他可愛的眼睛。我更相信:“從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顆心靈。”
⑸從此,我慣以冷峻的逼視,去探索人們的眼睛。懷著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尋獲一些可貴的心靈。別怪我說得太頹廢,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從未發現像孩子一樣的眼睛。我看見過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戀愛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見過充血的、諂媚的、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見過發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從沒有看過像那孩子如秋夜瑩星一樣清澈、明亮,洋溢著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許仍是有的,也許隱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⑹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曠野中,斜陽昏暗的光線,籠罩了山巒水影,蒼茫的氣氛迷漫在天地間,空中充滿了凄迷的情調。我孤寂地走著,一條又直又闊的黃土大路,一直伸展開去,沒有盡頭似的隱沒在遙遠的暮色里。我的心靈為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⑺前面,有一個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腳步趕上。是一位龍鐘的老人,拄著杖緩慢地走著,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矯健,一步一步,遲緩,卻很有力。
⑻從后面趕上,我問:“老先生,前面不遠就到宿店了吧?”
⑼聽到了我的聲音,老人似乎有些驚訝,有些猶疑,但他終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為什么要問我啊?不過,要到宿店,路還是很遠的。”
⑽朗朗的聲調鏗鏘動人,我才注意到老人雙目已經失明了。
⑾“你走得快還是先走吧,我獨自走慣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樣,我總是摸索著走。”
⑿我走得快嗎?我心中重復著這句話,也許此時我的腳步比老人快,可是,誰知道老人的腳下走過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態,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終于先行了。
⒀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腦子里并不能輕輕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間發現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樣,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種強傲的姿態,常常咀嚼著老人和我的那段對話。不錯,人生是漫長的,而且很難到達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腳步呢?路是沒有盡頭的,走啊!走啊!當生命之光熄滅了的時候,也許正是生命之光點亮了的時候。
⒁是的,路是沒有盡頭的。從孩子洋溢著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應該懷一分真情去開創未來的道路。從老人雙目已盲的行進中,我領悟到奮力前行的意義。
⒂選定自己的方向,踏實地走。也許,這就是人生應該做的。我得換上孩子般真摯而充滿希望的眼睛。
14.文中第②自然段寫道:“噢,多美麗的一雙小眼睛!我望著他,不禁心生贊美。”聯系全文看,“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分條陳述。(4分)
15.讀第8段和13段,請概括兩段中“宿店“的含義有何不同。(4分)
16.文章具體描寫了哪幾種眼睛?作者分別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4分)
參考答案:
14、【 ①烏黑的小眼睛 ②眼睛里充滿憧憬,無絲毫陰影 ③清澈明亮,洋溢著生命希望 ④從烏黑的小眼睛中可以窺見自由而明朗的靈魂 】
15、【 A 旅店 B 實現人生理想的境界、目的地 】
16、【文章分別寫了孩子的眼睛和老盲人的眼睛(2分) 作者從孩子洋溢著生命希望的眼神,懂得了應該懷一份真情去開創未來的道路;從老人雙目已盲仍堅毅行進,領悟到奮力前進的意義。(2分)】
【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第三只眼睛》閱讀答案08-22
《眼睛》閱讀答案09-04
孩子的眼睛閱讀答案07-14
身后的眼睛閱讀答案06-11
《動物的眼睛》閱讀答案10-26
明亮的眼睛閱讀答案08-17
《母親的眼睛》閱讀答案08-31
動物的眼睛 閱讀答案10-10
母親的眼睛閱讀答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