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龍湫閱讀理解附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龍湫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龍湫閱讀理解附答案 1
未到三里外,一匹練從天下,恰無聲響。及前諦視,則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盡化為煙,為霧為輕綃為玉塵,為珠屑,為琉璃絲,為楊白花。既墜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織,風來搖之,飄散無著;日光照之,五色佚麗,或遠立而濡其首,或逼視而衣無沾。其故由于落處太高,崖腹中洼,絕無憑 籍,不得不隨風作幻,又少所抵觸,不能助威揚聲,較石梁絕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龍湫文;石梁喧,龍湫靜;石梁急,龍湫緩;石梁沖蕩無前,龍仇如往而復:此其所以異也。初觀石梁時,以為瀑狀不過爾爾,龍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測也.
譯文:
(還沒有大大龍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絹從天上飄落下來,卻沒有什么聲響。直至到惡劣它的面前仔細觀看,就發現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變成了煙,變成了霧,變成了輕軟的生絲,變成了白玉的塵埃,變成了珍珠的粉末,變成了琉璃絲,變成了楊樹的白色花絮。已經墜落下來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經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織在一起。風吹過來搖動它,就隨風飄揚散落,好像沒有著落;太陽光照著它,各種顏色都映射出來,光艷美麗。有的人遠遠地站著觀看,他的頭發卻全部沾濕了;有的人近近地觀賞,可他的衣裳一點也沒沾濕。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點太高,山崖的腹部中間凹陷進去,完全沒有什么依靠,瀑布不得不隨著吹來的'風興起各種奇異的變化;又由于它落下來很少有什么接觸撞擊的地方,不能為它助長威勢、激揚聲響:這些和石梁瀑布比較,一點也不相像。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龍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鬧,大龍湫瀑布幽靜;石梁瀑布湍急,大龍湫瀑布徐緩;石梁瀑布沖撞激蕩,一往無前,大龍湫瀑布好像去了又回來,盤旋悠蕩;這就是它們不同的原因。
起初觀賞石梁瀑布的時候,認為瀑布的樣子、情況只不過是這樣罷了,大龍湫可以不去;等到我來到了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沒有聽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憑主觀想象推測的。)
1、解釋下列加點詞
(1)及前諦視 ( 仔細看 ) (2)此其所以異也 (……的原因 )
(3)或遠立而濡其首 ( 沾濕) (4)以為瀑狀不過爾爾 (……的樣子)
2、按要求用課文原句填空
①大龍湫恰無聲響飄散無著的原因是 由于落處太高,崖腹中洼 絕無憑藉 不得不隨風作幻,又少所抵觸,不能助威揚聲
②游覽大龍湫給作者的啟示是 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測也。
3、“為霧,為輕綃,為玉塵,為珠屑,為琉璃絲”這句話中用到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排比、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大龍湫是瀑非瀑的特點)
大龍湫閱讀理解附答案 2
大龍湫記
〔元〕 李孝光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嘗從老先生來觀大龍湫。苦雨積日夜,是日,大風起西北,始見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聞大聲轉出谷中,從者心掉。望見西北立石,作人俯勢,又如大楹;行過二百步,乃見更作兩股相倚立;更進百數步,又如樹大屏風。而其顛谽谺,猶蟹兩螯,時一動搖,行者兀兀不可入。轉緣南山趾稍北,回視如樹圭。又折而入東崦,則仰見大水從天上墮地,不掛著四壁,或盤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東巖趾有諾詎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風橫射,水飛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猶如暴雨至。水下搗大潭,轟然萬人鼓也。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歲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則皆水縮,不能如向所見。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漸聞有水聲。乃緣石矼下,出亂石間,始見瀑布垂,勃勃如蒼煙,乍大乍小,鳴漸壯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石間無秋毫土氣,產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鳧毛。潭中有斑魚二十余頭,聞轉石聲,洋洋遠去,閑暇回緩,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壯一倍,不可復得瓶,乃解衣脫帽著石上,相持扼掔,爭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黃猿數十,聞聲皆自驚擾,挽崖端偃木牽連下,窺人而啼。縱觀久之,行出瑞鹿院前 —— 今為瑞鹿寺。日已入,蒼林積葉,前行,人迷不得路,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謂南山公也。
閱讀題目
字詞理解(每題 3 分,共 9 分)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苦雨積日夜” 中 “苦” 的意思是( )
A. 痛苦 B. 苦于 C. 使…… 困苦 D. 有耐心地
“從者心掉” 中 “掉” 的意思是( )
A. 落下 B. 擺動 C. 驚惶 D. 回轉
“水下搗大潭” 中 “搗” 的意思是( )
A. 搗毀 B. 沖擊 C. 攪拌 D. 捶打
內容理解(每題 4 分,共 12 分)
作者初游大龍湫時,還未見到瀑布,從哪些方面進行了鋪墊?請簡要概括。
第二次游覽大龍湫時,作者筆下的瀑布及周邊景色有怎樣的特點?
文中作者兩次游覽大龍湫,感受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分析。
寫作手法賞析(9 分)
文章在描寫瀑布時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并分析其作用。(至少舉兩例)
拓展思考(10 分)
結合本文對大龍湫的描寫,以及你對自然景觀的理解,談談自然景觀對人的精神世界有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
字詞理解
B(“苦雨積日夜” 意思是苦于大雨連日不停,“苦” 是苦于的意思。)
C(“從者心掉” 是說跟隨的人都膽戰心驚,“掉” 是驚惶的意思。)
B(“水下搗大潭” 指瀑水向下沖擊大水潭,“搗” 是沖擊的意思。)
內容理解
作者初游大龍湫,還未見到瀑布時,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進行鋪墊。聽覺上,“入谷未到五里余,聞大聲轉出谷中”,從遠處聽到瀑布駭人的洪大聲音,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氛圍;視覺上,對瀑布周圍石頭進行描寫,“望見西北立石,作人俯勢,又如大楹”“更作兩股相倚立”“又如樹大屏風” 等,運用比喻展現石頭形態奇特多變,吸引讀者,為后文瀑布的出現蓄勢。
第二次游覽大龍湫時,瀑布 “勃勃如蒼煙,乍小乍大,鳴漸壯急”,氣勢相對較小但富有變化;瀑布沖擊石頭,“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周邊石頭間無泥土氣息,樹木 “碧滑如翠羽鳧毛”,潭中有斑魚,聽到聲音 “洋洋遠去,閑暇回緩”,還有西南石壁上的黃猿聞聲驚擾,展現出清幽、寧靜且富有生機的特點。
第一次游覽,作者感受到大龍湫的磅礴壯觀,“仰見大水從天上墮地,不掛著四壁,或盤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水下搗大潭,轟然萬人鼓也”,驚嘆于其氣勢,發出 “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 的感慨;第二次游覽,看到的瀑布雖氣勢不如之前,但周邊景色清幽,作者更注重對細節和氛圍的感受,如對潭中斑魚、黃猿等的描寫,體現出一種寧靜、閑適的心境,與初游時的震撼形成對比。
寫作手法賞析
文中運用比喻,如 “望見西北立石,作人俯勢,又如大楹”,將西北立石比作人俯伏的姿勢和堂前的柱子,生動形象地寫出石頭的形態;“水下搗大潭,轟然萬人鼓也”,把瀑布沖擊大潭的聲音比作萬人擊鼓,從聽覺角度強化瀑布的壯觀氣勢,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瀑布的震撼力;“瀑布垂,勃勃如蒼煙”,把瀑布比作青色的.煙霧,形象地描繪出瀑布在旱季水量較小時水汽蓬勃上升的形態。
拓展思考
大龍湫這樣的自然景觀對人的精神世界有重要影響。從文中作者的描述可知,壯觀的瀑布能讓人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激發內心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如作者初見大龍湫時被其磅礴氣勢震撼,感慨 “壯哉”。而清幽寧靜的自然環境,如文中第二次游覽時的潭中斑魚、碧滑樹木等,能讓人內心平靜,忘卻塵世煩惱,獲得內心的安寧與閑適。自然景觀還能豐富人的情感體驗,引發對生活、生命的思考,就像作者在不同季節游覽大龍湫,有著不同的感受,這種感受會融入其精神世界,成為人生寶貴的財富。總之,自然景觀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滋養源泉,能讓人們在欣賞中獲得心靈的慰藉、思想的啟迪。
【大龍湫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大龍湫記》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0-21
記尋大龍湫瀑布閱讀答案及譯文09-06
《背影》閱讀理解附答案08-09
拜訪閱讀理解附答案07-27
南橘北枳閱讀理解附答案08-13
《內經》閱讀理解附答案10-05
老馬閱讀理解附答案02-24
風箏閱讀理解附答案07-21
水仙閱讀理解(附答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