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游白水書付過》的原文注釋賞析
《游白水書付過》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描述自己和小兒子蘇過泡溫泉和游覽佛跡院的一天經歷,表達了東坡清素的閑情逸致,以及隨遇而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軾《游白水書付過》的原文注釋賞析,歡迎閱讀。
游白水[1]書付過
[宋] 蘇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3],浴于湯池[4],熱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東,少北[6],有懸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處輒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10],可喜可畏。水際有巨人跡數十[11],所謂佛跡也。
暮歸倒行[12],觀山燒火,甚俛仰[13],度數谷。至江上月出,擊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復與過飲酒,食馀甘煮菜[17],顧影頹然,不復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注釋】
[1]白水:山名,在今廣東博羅縣東北。《輿地紀勝》說:“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壇,佛跡甚異!笨膳c本文所記參看。
[2]紹圣元年:即1094年。紹圣,北宋哲宗的年號。
[3]幼子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
[4]湯池:即湯泉。據宋人記載,佛跡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東為湯泉,水熱,西為雪如泉,水涼。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懸水:瀑布。百仞:這是夸張的說法;蘇軾《答陳季常書》說此山“布水三十仞”,則是據實估量。仞:古時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
[8]折:這里是彎轉的意思。
[9]“深者”二句:謂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石墜入五丈,還到不了底。磓(zhuì):當作“縋”,音同字誤?P,用繩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翻譯】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在湯泉中沐浴,水很熱,其源頭估計能把東西煮熟。沿著山向東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就有譚。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系石墜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既喜又驚。水邊有幾十個巨大的腳印,大概就是所謂佛的痕跡吧。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在夕陽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燒,十分的壯觀;驈澭蛱ь^看這些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出來,江水擊打著,用雙手捧著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鼓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有種蕭索感,再也睡不著了。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東坡記。
注釋
1.紹圣元年:即1094年。紹圣,宋哲宗的年號。
2.幼子過:蘇軾的第三子蘇過。
3.白水:東北白水山,一名白水巖,在今廣東增城東。由于山巔有瀑布如白練,所以叫白水山。
4.湯池:即湯泉。
5.殆:(dài)大概,差不多。
6.熟:使動用法。使......成熟。
7.循:沿著。
8.少北:稍向北。
9.懸水:懸于山的泉水,大則謂瀑布。酈道元《三峽》中“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0.百仞(rèn):這是夸張的說法;仞:古時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
11.折:這里是彎轉的意思。
12.輒(zhé)為:就是。輒,就。
13.縋(zhuì)石:用繩系著石頭向下?P,用繩子拴住人或東西從上往下送。
14.雪濺雷怒:形容瀑布墜入深潭,濺起雪白的水花,發出轟鳴的聲音。
15.倒(dào)行:順來路回去。
16.甚:厲害。
17.度:越過,過
18.擊汰(tài):擊水。汰,水波。
19.掬(jū):用雙手捧取。
20.珠璧 :珠:指珍珠,璧:指圓形的玉。此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21.二鼓:二更(大約晚上十點多);古代擊鼓報時。
22.食:吃
23.余甘:橄欖的別稱。
24.顧:回頭看。
25.頹然:衰老的樣子。
26.寐:睡覺。
27.書:寫下。
譯文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與小兒子蘇過游白水佛跡院,在溫泉中沐浴,水很熱,它的源頭大概能把東西煮熟。
沿著山路向東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個彎道,每個彎道處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繩子拴住石頭從上往下送入五丈,還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飛濺,聲音如雷鳴般轟響,令人又驚又喜。水邊的懸崖上有幾十處巨大的腳印,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佛跡。
傍晚時我們順來路返回,欣賞山上的火燒云,十分的壯觀。一會兒上山,一會兒下山走過幾條山谷。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從山后面出來,在江心劃船,用手撥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吃著橄欖菜;仡^看自己的影子,凄涼之感涌上心頭,就再難安眠。寫下這些文字交給過兒。蘇東坡記。
創作背景
文章作于紹圣元年蘇軾貶官惠州(今廣東省惠陽市)時所作,年五十九歲,風燭殘年,政治上失意,兄弟同竄,家屬離散,病骨支離。
賞析
此篇與《記游松風亭》作于同時同地。這是一篇寫得非常優美的游記,記敘描寫了他與幼子蘇過游覽白水山所見到的美麗景色。
文章開篇簡潔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后即展開具體的描寫。首先寫白天游覽所見,主要寫了溫泉、懸瀑和佛跡三景,描寫時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寫溫泉,著眼于水溫之高:“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币驗槎司谄渲邢催^澡,故體會甚為真切。寫懸瀑,著眼于它的形態,由于瀑布高達百仞,懸瀑下的山巖有八九層凹曲,每個凹曲處都形成一個水潭,而“深者縋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通過深潭的描寫進一步顯示了懸瀑水沖擊力之大;最后寫懸瀑傾瀉時“雪濺雷怒,可愛可畏”,雖然只用了八個字,但把懸瀑的形態、顏色、聲勢和游人的感受都寫到了,精練至極寫佛跡,著眼于它的數量之多:“水崖有巨人跡數十,所謂佛跡也。”
接著寫夜游所見,主要寫山燒和到江心劃船的情景。寫山燒雖只用了“火甚”二字,但那火光熊熊的景象寫的十分逼真:寫“擊汰中流”的情景雖只用了“掬弄珠璧”四個字,但那江月倒映水中的美麗姿態和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皆盎然于紙上。
最后簡寫回家后飲酒、進食、醉態、失眠和寫作本文的情況,作為文章的結束。
這篇游記,全文不過一百四十字左右,卻把白水山一帶主要的景觀和這些景觀的特色都逼真地寫了出來,還記了一整天的游覽過程,寫出了游人的情趣,十分精練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蘇東坡文字技巧的嫻熟高明。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游白水書付過》的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游白水書付過》翻譯與賞析10-16
蘇軾《游白水書付過》閱讀答案及賞析07-26
蘇軾《游白水書付過》的閱讀答案及原文譯文08-03
游白水書付過閱讀答案07-14
《游白水書付過》閱讀答案09-20
游白水書付過翻譯及閱讀答案10-20
《游白水書付過》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0-19
《春宵》蘇軾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8-29
《詠海棠》蘇軾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