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 1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膾炙人口的好詩。但好詩并不深奧。它雖然氣勢宏大,充滿美感,卻通俗易懂,自然流暢,所以被選在小學生教材里。
“日照香爐生紫煙。”詩的第一句是對廬山總體概括。日出東方,朝霞四射,映襯著廬山,給升騰的云霧涂上了紫色。此時的廬山像披上了霓裳一樣美麗而神秘。這里的“香爐”是實寫又是虛寫。實寫者是說眼前的廬山像個巨大的香爐,煙霧繚繞。虛寫者是借代,因為廬山主峰為香爐峰,此處以局部代整體,是說整個廬山都彌漫在紫色的云霧中。
“遙看瀑布掛前川。”詩的第二句把著眼點從整體轉到局部,視線對準了廬山瀑布,點了文題。而一個“遙”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遠望。遠望可看到的瀑布可想而知其大。一個“掛”字,初點了瀑布之高,也把靜態的景物寫活了。那瀑布仿佛是被掛在遠處,猶如隨風飄蕩的白色飄帶。
“飛流直下三千尺。”第三句進一步寫瀑布之高。“飛流”,描繪了水流之急,此處為虛寫,因為遙看的瀑布無法看清水流,只是作者感覺而已。“直下”寫出了山崖的陡峭。“三千尺”采用了夸張的手法,讓大家去想像瀑布之高。此句可以說是字字珠磯,無一虛設。
“疑是銀河落九天。”第四句作者打了一個美好的比喻,比作銀河。這遠看的瀑布就像璀璨的云河從九天飄落下來。而此句讓讀者無限聯想,由飄落的銀河想到裊裊白云,想到隨風起舞的`白練,想到騰云駕霧的白龍......本句是對第三句的深化,但并不重復。第三句只寫了廬山之高,只有氣勢,但并沒有形象。而第四句就有了形象和色彩,從而增加了美感。
該詩虛實相間,動靜結合,既有對廬山如實的寫照,也采用了比喻、夸張、借代等方式間接描繪,使形象、色彩躍然紙上,渲染了廬山亦真亦幻的美景。
此詩美在自然,美在恰如其分地運用詞語,運用修辭,沒有晦澀深奧之處,道出了“人人心里有,個個筆下無”的奧妙。
通俗地把四句話譯成現代詩歌,當是:
“被太陽照射的香爐峰啊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萬丈懸崖直瀉下來,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 2
《望廬山瀑布》作為李白的經典詩作,以其獨特的意象營造出奇幻的意境,深刻傳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詩開篇 “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 指代廬山香爐峰,其形狀尖圓似香爐,在陽光映照下,瀑布飛瀉產生的水汽蒸騰,化作紫色煙霞,“生” 字賦予煙云動態,將香爐峰渲染得仿若仙境,為瀑布出場搭建奇幻背景。“遙看瀑布掛前川”,詩人目光從香爐峰移至瀑布,“掛” 字精妙,化動為靜,瀑布如白練懸于山川,勾勒出一幅靜謐又壯觀的畫面,遠近結合,初步展現瀑布輪廓。
后兩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是全詩精華。“飛流直下” 生動描繪瀑布凌空噴涌、一瀉千里之態,“直下” 凸顯山勢陡峭與水流湍急。“三千尺” 運用夸張,極言瀑布之長,增強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 堪稱神來之筆,詩人將瀑布想象成銀河自九天傾瀉,“疑” 字空靈,似真似幻,使瀑布兼具雄偉與神秘,突破現實局限,營造出超凡脫俗的`意境。
從意象組合看,日照、香爐峰、紫煙、瀑布、銀河、九天等意象交織,構成虛實相生的畫面,從人間煙火的香爐峰,過渡到雄偉壯觀的瀑布,再升華至神話般的銀河,由實入虛,拓展詩歌意境深度與廣度。情感上,詩人借對廬山瀑布的贊美,抒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借瀑布的磅礴氣勢,展現自身豪邁奔放、追求自由的情懷,在對自然的歌頌中,融入對壯美與永恒的向往,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 3
《望廬山瀑布》是李白詩作中的經典,此詩創作于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 年)前后,彼時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登廬山,被眼前壯麗景色觸動,揮筆寫下這千古絕唱。
詩開篇 “日照香爐生紫煙”,詩人聚焦廬山香爐峰。香爐峰在陽光照耀下,水汽蒸騰,仿佛有紫煙緩緩升起。一個 “生” 字極為精妙,賦予靜態山峰以動態活力,將煙云裊裊升騰的景象鮮活呈現,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朦朧氛圍,不僅讓香爐峰更具美感,也為后續瀑布的出場渲染出浪漫而奇幻的背景。
“遙看瀑布掛前川” 承接首句,詩人目光從香爐峰移向瀑布。“遙看” 點明視角,從遠處眺望,瀑布宛如一條白色長練懸掛于山川之間。“掛” 字堪稱神來之筆,化動為靜,巧妙地將瀑布傾瀉而下的動態,以一種靜態的畫面呈現,讓人直觀感受到瀑布的磅礴與宏大,同時也展現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
后兩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將全詩推向高潮。“飛流直下” 生動描繪出瀑布從高處迅猛墜落的動態,“三千尺” 運用夸張手法,極力凸顯瀑布落差之大,氣勢之洶涌。末句 “疑是銀河落九天” 更是奇思妙想,詩人以超凡想象力,將瀑布比作從九天之上傾瀉而下的銀河,既增添了瀑布的神秘奇幻色彩,又強化了其雄偉壯觀之感。這種夸張與想象的.結合,使得整首詩意境開闊、氣勢磅礴,充分體現出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風格。
從情感表達來看,李白通過對廬山瀑布壯美景色的描繪,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之情。詩中不僅展現出對廬山瀑布雄奇景觀的贊嘆,更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由衷折服,體現出李白寬廣的胸懷與浪漫的情懷,讓讀者在欣賞詩句的同時,也能深切感受到詩人內心對自然之美的強烈共鳴。
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 4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短短二十八字,卻成為描寫廬山瀑布的千古絕唱,其魅力經久不衰。
詩的首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從視覺角度出發,勾勒出一幅絢麗的畫面。廬山香爐峰在陽光照耀下,峰巔云霧繚繞,呈現出如夢如幻的紫色。這一景象的形成,實則是陽光與山間水汽相互作用的結果,而李白敏銳捕捉到這一獨特瞬間,用 “生” 字將其動態化,使香爐峰仿若仙境,為整首詩奠定了浪漫而奇幻的基調。
次句 “遙看瀑布掛前川”,視角從山峰轉向瀑布。詩人立足遠處,瀑布在其眼中,如同一條巨大的白練,從高處垂掛于山川之間。“掛” 字用得極為巧妙,打破瀑布奔騰而下的動態常規,以靜態畫面呈現,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不禁對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發出由衷贊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詩堪稱神來之筆。“飛流直下” 生動展現瀑布從陡峭山壁迅猛墜落的動態過程,仿佛能聽到水流湍急的轟鳴聲。“三千尺” 并非實指,而是運用夸張手法,極度夸大瀑布的落差,突出其氣勢恢宏。而 “疑是銀河落九天”,則是詩人超凡想象力的體現,將瀑布比作銀河從九天之上傾瀉而下,這一比喻大膽而新奇,既賦予瀑布神秘奇幻的'色彩,又進一步強化了其雄偉壯觀的形象,使整首詩的意境達到了極致。
從藝術手法上看,此詩巧妙融合了多種技巧。前兩句寫實,細致描繪出廬山瀑布的整體環境與直觀形態,為后兩句的夸張和想象做足鋪墊;后兩句則運用夸張、比喻等手法,將瀑布的氣勢推向極致,虛實結合,讓詩歌既有現實根基,又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從情感維度而言,李白借對廬山瀑布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與贊美,也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其豪放灑脫的個性與對自由、壯美事物的向往,讓讀者在品味詩句時,深深沉醉于李白構建的奇幻自然畫卷之中 。
【李白《望廬山瀑布》的詩詞鑒賞總結】相關文章:
鑒賞李白望廬山瀑布08-23
李白《望廬山瀑布》鑒賞02-25
李白《望廬山瀑布》鑒賞07-15
《望廬山瀑布》李白唐詩鑒賞09-19
李白《望廬山瀑布》譯文及鑒賞07-05
李白《望廬山瀑布》鑒賞及賞析05-10
李白《望廬山瀑布》全詩鑒賞07-13
李白詩《望廬山瀑布 》鑒賞07-22
望廬山瀑布 李白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