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的課文內容
《九寨溝》以生動的筆觸,飽蘸著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國的山水美景,折服于靈幻的異獸珍禽。層次清楚,語句清新,辭藻華美,重墨濃情,易于朗讀和背誦。以下是具體介紹。供參考!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因為周圍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人們稱它九寨溝。
從南坪西行40公里,就來到九寨溝。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每當天氣晴朗時,藍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構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難怪人們把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繼續向縱深行進,四處林深葉茂,游人逐漸稀少。注意,這時你已經走到珍稀動物經常出沒的地區。也許,就在不遠處,有一只體態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一對機靈的小眼睛向你窺視。也許,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它們,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也許,你的運氣好,會在遠處密密的竹叢中,發現一只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也許,你還會看見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跑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地照鏡子。
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
字詞積累
生字
“溝”:左右結構,共 7 畫。部首為 “氵”,可組詞 “山溝”“水溝”,這里指九寨溝的山谷。書寫時注意右邊的 “勾”,橫折鉤的橫畫稍短,折角處頓筆。
“縣”:上下結構,7 畫。部首是 “厶”,組詞 “縣城”“州縣”,文中提到九寨溝所在的縣。上面的 “目” 要寫得扁一些,下面的 “厶” 撇折的角度適中。
“境”:左右結構,14 畫。部首 “土”,有 “境界”“環境” 等詞,在課文中描述九寨溝如童話世界般的環境。右邊的 “竟”,中間的 “日” 要寫得窄一些,最后一橫要長。
“限”:左右結構,8 畫。部首 “阝”,可組 “有限”“無限”,文中形容九寨溝美景無限。注意左耳旁的寫法,橫撇彎鉤要小而緊湊,右邊 “艮” 的豎提在豎中線起筆。
“湖”:左右結構,12 畫。部首 “氵”,常見組詞 “湖泊”“湖水”,課文中大量描寫了九寨溝的湖泊。右邊 “胡” 的月字旁要瘦長,撇畫穿插到三點水下方。
“繞”:左右結構,9 畫。部首 “纟”,有 “圍繞”“環繞” 等詞,說明九寨溝被山水環繞。絞絲旁的兩個撇折角度要協調,右邊 “堯” 的斜鉤舒展。
“隱”:左右結構,11 畫。部首 “阝”,組詞 “隱藏”“隱蔽”,如動物隱藏在叢林中。右邊 “急” 的臥鉤要平穩,四點分布均勻。
“約”:左右結構,6 畫。部首 “纟”,可組 “大約”“約定”,文中用 “大約” 表示大概的距離等。絞絲旁寫法同前,右邊 “勺” 的橫畫在橫中線上,豎鉤在豎中線。
“省”:上下結構,9 畫。部首 “目”,有 “省份”“節省” 等義,這里指四川省。上面的 “少”,豎撇起筆在豎中線,下面 “目” 要寫得端正。
“部”:左右結構,10 畫。部首 “阝”,組詞 “部分”“部落”,文中提及藏族部落。右邊 “阝” 的豎畫要寫直,左邊 “立” 的最后一橫變提。
“映”:左右結構,9 畫。部首 “日”,有 “倒映”“映照” 等詞,描寫景物倒映在湖水中。日字旁要寫得窄小,右邊 “央” 的橫畫在橫中線上方。
“演”:左右結構,14 畫。部首 “氵”,可組 “表演”“演奏”,這里可理解為瀑布如在表演壯觀景象。中間的 “寅” 筆畫較多,注意筆畫間的穿插與避讓。
多音字
“藏”:
讀 “cáng” 時,意為隱藏、收藏,如 “捉迷藏”“藏書”,課文中 “隱藏在叢林中” 即為此音。
讀 “zàng” 時,指西藏、藏族,如 “西藏自治區”“藏族同胞”,文中 “藏族村寨” 讀此音。
“參”:
讀 “cān” 時,有參加、參與之意,如 “參加活動”“參觀”。
讀 “shēn” 時,指人參等中藥材,如 “人參”“黨參”,文中 “古木參天” 形容樹木高聳入云,讀 “cān”。
讀 “cēn” 時,僅用于 “參差不齊” 一詞,表示不整齊。
重點詞語理解
“色彩斑斕”:形容色彩燦爛的樣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學作品等所包含的內容豐富多彩。文中用來描述湖底石塊顏色豐富多樣。
“清澈見底”:形容湖水或其他水域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突出九寨溝湖水的純凈。
“高低錯落”: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文中指瀑布因河谷高低不平形成的錯落有致的景象。
“蔚為壯觀”: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壯麗的景象,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多用來贊美所見的事物。這里描繪瀑布氣勢磅礴的樣子。
“憨態可掬”:形容憨態十分明顯,好像可以用手捧住一樣,多形容動物或人形態天真可愛、單純的樣子。文中描寫大熊貓的可愛模樣。
“若無其事”:像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文中寫大熊貓悠然自得吃竹葉的狀態。
“詩情畫意”: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情趣。也指風景優美,耐人尋味。就像詩畫里所描摹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突出九寨溝景色優美,充滿藝術美感。
課文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介紹九寨溝的地理位置和得名原因。簡單說明九寨溝位于四川北部三縣交界的萬山叢中,因周圍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為后文對九寨溝景色的描寫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 2 - 4 自然段):具體描繪九寨溝的美景。
第 2 自然段:總述一進入九寨溝景區,就如同置身童話世界,引發讀者對九寨溝美景的好奇與向往。
第 3 自然段:從自然風光角度,描寫了九寨溝的雪峰、湖泊、森林和瀑布。先寫插入云霄、銀光閃閃的雪峰;接著描繪像寶石般鑲嵌在溝谷中,湖水清澈、湖底石塊色彩斑斕的湖泊,以及由其形成的高低錯落、蔚為壯觀的瀑布;最后寫從河谷到山坡遍布的原始森林,展現出九寨溝自然風光的壯美與秀麗。
第 4 自然段:從珍稀動物角度,介紹了九寨溝是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等珍稀動物經常出沒的地區,并通過 “也許…… 也許…… 也許…… 也許……” 的排比句式,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這些動物的不同姿態和生活場景,使讀者仿佛親眼目睹,增添了九寨溝的神秘與奇妙。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總結全文,贊嘆九寨溝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直接抒發作者對九寨溝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同時與開頭相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
寫作特色
巧用比喻:作者大量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描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形象。如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將湖泊比作寶石,把溝谷比作彩帶,形象地展現了九寨溝雪峰的高聳、湖泊的璀璨以及溝谷的美麗,讓讀者對九寨溝的景色有了直觀而深刻的印象。又如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把瀑布比作白練,生動地描繪出瀑布傾瀉而下時的形態與氣勢。
排比句式:在描寫珍稀動物時,運用 “也許…… 也許…… 也許…… 也許……” 的排比句式,不僅全面地列舉了九寨溝可能出現的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小熊貓等珍稀動物,而且通過不同動物的不同行為和姿態,如金絲猴的窺視、羚羊的奔跑、大熊貓的咀嚼、小熊貓的照鏡子,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使讀者深切感受到九寨溝動物資源的豐富多樣以及生態環境的和諧美好。
移步換景:課文按照游覽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從進入景區開始,先寫整體感受如童話世界,接著依次描繪沿途看到的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再到深入景區看到的珍稀動物,讓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仿佛身臨其境般領略九寨溝各個景點的獨特魅力,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九寨溝自然風光和珍稀動物的生動描繪,展現了九寨溝神奇美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九寨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同時呼吁人們要保護自然環境,珍惜這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讓九寨溝這樣的人間仙境永遠保持其獨特的魅力。
【《九寨溝》的課文內容】相關文章:
九寨溝這篇課文內容11-16
九寨溝課文內容簡介07-12
《金子》的課文內容07-21
《推敲》的課文內容06-26
《稱贊》的課文內容05-17
《風箏》的課文內容08-11
回聲課文內容09-19
初冬課文內容08-30
國徽課文內容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