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 1
經典原文: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弟子規》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的含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背誦《弟子規》中的兩句經典原文。
3.體驗活動的快樂,萌發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動畫故事《臥冰求鯉》。
2.白板教具:愛、孝。句卡: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耄醪嚼斫"親愛我,孝何難"的意思。
1.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里有誰?他們愛我們嗎?他們是怎樣愛我們的?
2.提問: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怎樣愛他們呢?
3.小結: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孝順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種形式變化學習誦讀"親愛我,孝何難"。
。1)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讀這句話?(點頭讀)
。2)還想怎么讀?(搖頭,加節奏)
(二)觀看動畫,初步理解"親憎我,孝方賢"的意思。
1.觀看第一部分:動畫片里有誰?媽媽的.態度怎么樣?
2.觀看第二部分:接下來后發生什么?媽媽怎么了?
3.觀看第三部分:王祥是怎么捉到魚的?媽媽說了什么?
4.小結:為了媽媽王祥克服了這么多的困難捉到了魚。他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真了不起。在《弟子規》中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這種了不起的孝順行為。出示"親憎我,孝方賢",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親人們討厭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很孝順他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5.多種方式變化學習誦讀"親憎我,孝方賢"。
(三)鞏固誦讀。
1.聽學:聽一聽播音員阿姨是怎么讀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藏圖游戲。
。ㄋ模⿵土曊b讀。
1.教師:學習了弟子規,讓我們懂得了要做一個孝順親人的好孩子,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小事,也能表達我們的孝心,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看圖片,用《弟子規》里的話說一說。
圖片一:出必告,返必面。
圖片二:物雖小,勿私藏。
圖片三:身有傷、貽親憂。
3.教師小結:小朋友,今天玩的開心嗎,學的高興嗎?通過弟子規的學習,我們又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我們都要做一個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活動延伸:
1.自主活動:在自主活動中繼續誦讀弟子規。
2.家長工作:和孩子一起講講弟子規中的故事。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的含義,知道聽到爸爸媽媽呼喚要及時回應,收到指令要積極行動。
情感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萌發 “關心父母、聽從父母” 的情感,愿意做孝親好寶寶。
能力目標:能在游戲和生活場景中,主動回應父母或老師的呼喚,嘗試完成簡單的指令(如 “幫忙拿拖鞋”“整理玩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 “父母呼,應勿緩” 的含義,學會及時回應他人呼喚。
難點:將 “聽從指令” 的行為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養成主動回應、積極行動的習慣。
三、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弟子規》動畫短片(3 分鐘,內容為 “小熊聽到媽媽呼喚及時回應” 的故事)、“孝親小任務” 卡片(如 “幫媽媽拿水杯”“給爸爸捶背”)、情景道具(玩具電話、小拖鞋、小毛巾)、表揚貼紙(“孝親小明星” 圖案)。
經驗準備:幼兒有 “被父母呼喚”“幫父母做事” 的生活經驗。
四、教學過程(40 分鐘)
。ㄒ唬┣榫硨耄盒⌒艿 “小煩惱”(5 分鐘)
播放動畫:教師播放《弟子規》動畫短片 —— 小熊在玩玩具時,媽媽喊 “小熊,快來吃飯啦”,小熊沒回應,繼續玩;媽媽又喊了兩次,小熊才慢悠悠地過去,結果飯菜都涼了,媽媽有點難過。
提問引導:“小熊為什么讓媽媽難過呀?”“如果媽媽喊你,你會怎么做?” 引導幼兒說出 “要馬上回應媽媽”“不能讓媽媽等”,自然引出《弟子規》句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ǘ┬轮v授:學念《弟子規》,懂孝親道理(10 分鐘)
念誦句子,解釋含義:
教師帶領幼兒逐句念誦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結合動作輔助記憶(“父母呼” 時雙手放在嘴邊做 “呼喚” 狀,“應勿緩” 時點頭快速回應)。
用幼兒易懂的.語言解釋:“‘父母呼,應勿緩’就是爸爸媽媽喊你的名字,要馬上答應,不能假裝沒聽見;‘父母命,行勿懶’就是爸爸媽媽讓你做小事(比如拿東西、收拾玩具),要趕緊去做,不能慢吞吞或者不想做!
生活聯系:“平時媽媽喊你‘寶寶,來洗手’,你是馬上回應,還是繼續玩呀?”“爸爸讓你幫忙拿拖鞋,你會怎么做?”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做法,教師及時肯定 “及時回應” 的行為,糾正 “拖延、不回應” 的做法。
。ㄈ┗佑螒颍骸靶⒂H小達人” 闖關(15 分鐘)
第一關:“聽呼喚,快回應”
玩法:教師扮演 “媽媽 / 爸爸”,用玩具電話模擬 “呼喚”(如 “小明,快來幫媽媽拿水杯”“小紅,媽媽喊你啦”),幼兒聽到自己的名字后,要快速站起來說 “媽媽,我來啦”,并跑向教師完成 “拿水杯” 的小任務。反應最快、完成最好的幼兒獲得 “孝親小明星” 貼紙。
目的:讓幼兒在游戲中練習 “及時回應、快速行動”,強化對句子的理解。
第二關:“家庭小任務” 模擬
玩法:出示 “孝親小任務” 卡片,邀請幼兒抽取卡片,根據卡片內容進行情景模擬,如抽到 “幫媽媽捶背”,幼兒需走到扮演 “媽媽” 的教師身邊,用小拳頭輕輕捶背,并說 “媽媽,我幫你捶背啦”;抽到 “整理玩具”,則和同伴一起將散落的玩具放進收納箱。
目的:讓幼兒在模擬場景中實踐 “父母命,行勿懶”,感受幫父母做事的快樂。
(四)總結延伸(10 分鐘)
集體分享:“今天我們學會了《弟子規》的兩句話,誰能再念給大家聽?”“以后爸爸媽媽喊你,你會怎么做呀?” 請幼兒舉手回答,教師用貼紙獎勵積極發言的幼兒。
親子任務:發放 “孝親小任務” 記錄表,請家長協助幼兒記錄一周內 “及時回應父母、幫父母做事” 的次數(如 “周一:媽媽喊吃飯,馬上回應;幫爸爸拿報紙”),下周回園分享,評選 “班級孝親小明星”。
結束活動:帶領幼兒一起念誦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邊念邊做動作,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課程。
五、教學反思
需關注內向幼兒的參與度,可通過 “小組游戲” 降低其緊張感;后續可結合繪本故事(如《我幫媽媽做家務》)進一步強化孝親意識,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弟子規》“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的含義,知道稱呼長輩(如老師、爺爺奶奶)不能直呼名字,面對長輩不能炫耀自己的本領。
情感目標:感受禮貌待人帶來的快樂,愿意主動向長輩問好,萌發 “尊重長輩” 的情感。
能力目標:能在情景中正確稱呼長輩,用禮貌用語(如 “老師好”“爺爺請坐”)與長輩交流,不隨意炫耀自己的本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正確稱呼長輩,不直呼名字,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
難點:理解 “對尊長,勿見能” 的含義,不在長輩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領。
三、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情景道具(爺爺的拐杖、奶奶的老花鏡、老師的書本)、《弟子規》兒歌音頻(改編版,節奏輕快,包含 “稱尊長,勿呼名” 內容)、“禮貌小客人” 情景表演服裝(爺爺、奶奶、老師、小朋友角色)、禮貌用語卡片(“您好”“請”“謝謝”)。
經驗準備:幼兒有 “去別人家做客”“與長輩相處” 的生活經驗。
四、教學過程(40 分鐘)
。ㄒ唬﹥焊鑼耄骸抖Y貌小寶貝》(5 分鐘)
播放音頻:教師播放改編版《弟子規》兒歌:“稱尊長,勿呼名,叫老師,問聲好;對尊長,勿見能,懂禮貌,人人愛。” 帶領幼兒跟著音樂拍手哼唱,激發學習興趣。
提問導入:“兒歌里說,見到長輩要怎么稱呼呀?能不能直接喊長輩的名字呢?” 引導幼兒說出 “要叫老師、爺爺、奶奶”“不能喊名字”,引出本節課主題。
。ǘ┣榫爸v授:懂禮貌,尊長輩(10 分鐘)
情景表演 1:“錯誤的'稱呼”
教師邀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 “小朋友” 和 “老師”,“小朋友” 見到 “老師” 直接喊:“李華,我想喝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這樣稱呼老師對不對呀?為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 “不對,應該叫老師,不能喊名字”,進而講解 “稱尊長,勿呼名” 的含義:“長輩(老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比我們大,我們要尊敬他們,不能直接喊他們的名字,要叫‘老師’‘爺爺’‘奶奶’才禮貌!
情景表演 2:“炫耀的小錯誤”
教師扮演 “奶奶”,一名幼兒扮演 “小朋友”,“小朋友” 見到 “奶奶” 就說:“奶奶,我會背 100 首古詩,你會嗎?我還會跳繩,你肯定不會!” 教師提問:“小朋友這樣對奶奶說話,奶奶會開心嗎?” 引導幼兒說出 “不開心,不能在奶奶面前炫耀”,講解 “對尊長,勿見能” 的含義:“在長輩面前,不能驕傲地炫耀自己會什么,要謙虛,因為長輩比我們懂得更多!
禮貌用語學習:出示 “您好”“請”“謝謝” 卡片,教幼兒認讀并練習使用,如 “見到老師說‘老師您好’”“請奶奶幫忙要說‘奶奶,請幫我拿一下玩具’”,讓幼兒掌握基礎禮貌用語。
(三)互動游戲:“禮貌小客人” 闖關(15 分鐘)
情景模擬:去爺爺家做客
布置 “爺爺家” 場景(擺放小桌子、椅子、茶杯),邀請幼兒扮演 “小客人”,教師扮演 “爺爺”!靶】腿恕 進門時,需主動說 “爺爺您好”,不能喊 “爺爺” 的名字;“爺爺” 請 “小客人” 喝茶時,“小客人” 要說 “謝謝爺爺”;“爺爺” 問 “你會什么呀”,“小客人” 要謙虛回答(如 “我會畫畫,爺爺您會嗎?”),不能炫耀。完成任務的幼兒獲得 “禮貌小勛章”。
小組競賽:“禮貌大比拼”
將幼兒分成 3 組,每組抽取一個情景卡片(如 “見到老師”“遇到奶奶”“和叔叔打招呼”),小組討論后派代表進行情景表演,其他組判斷 “是否禮貌”(如 “有沒有直呼名字”“有沒有用禮貌用語”)。表演最禮貌、最完整的小組獲得 “禮貌之星小組” 稱號。
(四)總結延伸(10 分鐘)
集體回顧:帶領幼兒一起念誦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結合情景表演的畫面,幫助幼兒鞏固記憶。
生活延伸:“以后在幼兒園見到老師,要怎么稱呼呀?回家見到爺爺奶奶,要說什么呢?”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實踐禮貌行為,教師會在一周內觀察記錄,及時表揚 “禮貌小寶貝”。
親子互動:發放 “禮貌小任務” 卡片,請家長帶幼兒去親戚家做客時,引導幼兒正確稱呼長輩、使用禮貌用語,并用照片或視頻記錄,回園后分享 “我的禮貌時刻”。
五、教學反思
幼兒對情景表演興趣濃厚,但部分幼兒在 “不炫耀本領” 的理解上仍有困難,需通過更多生活實例(如 “爺爺會修玩具,比我們厲害”)幫助理解;后續可在區域活動中設置 “禮貌小超市”,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反復練習禮貌用語。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弟子規》“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的含義,知道早上要洗臉、漱口,上完廁所要洗手,了解基本的衛生習慣。
情感目標:感受 “講衛生” 帶來的舒適感,愿意主動做好個人衛生,萌發 “愛干凈、講衛生” 的情感。
能力目標:能在教師或家長的提醒下,完成 “洗臉、漱口、洗手” 的簡單衛生步驟,嘗試用兒歌記住洗手方法(如 “七步洗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的含義,知道基本的衛生行為。
難點:掌握正確的洗手、漱口方法,愿意主動養成衛生習慣。
三、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弟子規》衛生情景動畫(4 分鐘,內容為 “小豬不愛衛生生病,后來養成好習慣康復” 的故事)、衛生道具(小水盆、小毛巾、兒童牙刷、漱口杯、洗手液、洗手步驟圖)、“衛生小標兵” 貼紙、《洗手歌》兒歌音頻。
經驗準備:幼兒有 “洗手、漱口” 的生活經驗,但可能方法不規范。
四、教學過程(40 分鐘)
(一)動畫導入:小豬的 “衛生課”(5 分鐘)
播放動畫:教師播放衛生情景動畫 —— 小豬早上起床不洗臉、不漱口,上完廁所不洗手,直接吃早餐,結果肚子疼、嘴巴臭,去看醫生,醫生告訴它 “要講衛生,早上洗臉漱口,上完廁所洗手”,小豬照做后,身體慢慢好起來,還成了 “衛生小標兵”。
提問討論:“小豬為什么會肚子疼、嘴巴臭呀?”“醫生告訴小豬要做哪些衛生習慣?” 引導幼兒說出 “要洗臉、漱口、洗手”,引出《弟子規》句子:“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二)新知講授:學衛生習慣,做干凈寶寶(10 分鐘)
念誦句子,解釋含義:
教師帶領幼兒逐句念誦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結合動作輔助(“晨必盥” 時做 “洗臉” 動作,“兼漱口” 時做 “漱口” 動作,“輒凈手” 時做 “洗手” 動作)。
用幼兒易懂的語言解釋:“‘晨必盥,兼漱口’就是早上起床后,一定要洗臉、漱口,把臉洗干凈,把嘴巴里的'細菌沖掉;‘便溺回,輒凈手’就是上完廁所后,要馬上洗手,不然手上會有細菌,吃到肚子里會生病!
正確方法教學:
漱口:教師演示正確漱口方法(含一口溫水,嘴巴鼓一鼓,再把水吐出來),邀請幼兒用小漱口杯模仿練習,提醒 “不要把水咽下去”。
洗手:出示 “七步洗手法” 步驟圖(內、外、夾、弓、大、立、腕),播放《洗手歌》,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打開水龍頭,淋濕小小手,關上水龍頭,抹上洗手液。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指縫夾一夾,指尖轉一轉,拇指別忘記,手腕轉一轉,打開水龍頭,泡泡沖干凈,小手擦擦干,細菌全跑掉!”
。ㄈ┗佑螒颍骸靶l生小標兵” 挑戰(15 分鐘)
游戲 1:“衛生習慣判斷賽”
玩法:教師出示圖片(如 “小朋友早上洗臉”“小朋友上完廁所不洗手”“小朋友漱口”),幼兒判斷 “對不對”,并說出原因(如 “上完廁所不洗手不對,會有細菌”)。判斷正確的幼兒獲得 “衛生小知識” 貼紙。
目的:幫助幼兒區分 “正確” 與 “錯誤” 的衛生行為,強化習慣認知。
游戲 2:“衛生情景模擬”
玩法:設置 “起床后”“上完廁所后” 兩個情景站,幼兒分組輪流體驗:
“起床后” 站:幼兒拿起小毛巾擦臉,用小漱口杯漱口,完成后說 “我是衛生小寶貝”;
“上完廁所后” 站:幼兒按照 “七步洗手法”,在水盆前(模擬水龍頭)洗手,邊洗邊唱《洗手歌》,完成后獲得 “衛生小標兵” 貼紙。
目的:讓幼兒在模擬場景中練習正確的衛生步驟,加深記憶。
。ㄋ模┛偨Y延伸(10 分鐘)
集體分享:“今天我們學會了《弟子規》里的衛生好習慣,誰能告訴大家,早上要做什么?上完廁所要做什么?” 請幼兒舉手回答,教師用步驟圖再次梳理,幫助幼兒鞏固。
生活延伸:在班級衛生間張貼 “七步洗手法” 圖,在洗手池旁擺放幼兒專用漱口杯,提醒幼兒 “飯前便后要洗手”“早上來園后漱口”,教師每日觀察記錄,評選 “每日衛生小標兵”。
親子任務:發放 “衛生習慣打卡表”,請家長協助幼兒記錄每天 “洗臉、漱口、洗手” 的情況(完成一項打 “√”),周末回園分享打卡成果,打卡滿 5 天的幼兒獲得 “衛生小明星” 獎狀。
五、教學反思
幼兒對《洗手歌》和情景模擬興趣濃厚,但部分幼兒在 “指縫夾一夾”“手腕轉一轉” 等洗手步驟上仍不熟練,需在區域活動中反復練習;后續可結合 “病菌模型”(如用毛絨玩具代表細菌),讓幼兒更直觀理解 “講衛生能趕走細菌”,增強習慣養成的主動性。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弟子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的含義,知道與同伴相處要互相友愛、互相謙讓,不爭搶玩具。
情感目標:感受與同伴團結互助的快樂,萌發 “關心同伴、幫助同伴” 的情感,愿意做團結好伙伴。
能力目標:能在游戲和生活中,主動與同伴分享玩具、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嘗試用 “我們一起玩”“我幫你” 等語言表達友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 “兄道友,弟道恭” 的含義,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玩具。
難點:在產生矛盾時(如爭搶玩具),能主動謙讓,用友好方式解決問題。
三、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弟子規》動畫短片(3 分鐘,內容為 “小熊和小兔分享玩具,一起快樂玩! 的故事)、情景道具(積木、繪本、玩偶等玩具)、“團結小明星” 貼紙、《團結友愛歌》兒歌音頻、情景表演服裝(小熊、小兔、小松鼠角色)。
經驗準備:幼兒有 “與同伴一起玩耍”“分享玩具” 的生活經驗,曾經歷過爭搶玩具的場景。
四、教學過程(40 分鐘)
。ㄒ唬﹦赢媽耄盒⌒艿 “分享課”(5 分鐘)
播放動畫:教師播放《弟子規》動畫短片 —— 小熊有一盒新積木,小兔想玩,小熊起初不愿意,把積木抱在懷里,小兔難過地走開了。熊媽媽看到后,告訴小熊 “兄道友,弟道恭,要和朋友分享”,小熊聽后,主動邀請小兔一起玩積木,還幫小兔搭了小房子,兩個好朋友玩得特別開心。
提問引導:“小熊一開始為什么讓小兔難過呀?”“熊媽媽告訴小熊要怎么做?”“小熊后來和小兔一起玩,感覺怎么樣?” 引導幼兒說出 “要和朋友分享玩具”“一起玩很開心”,自然引出《弟子規》句子:“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ǘ┬轮v授:學念《弟子規》,懂團結道理(10 分鐘)
念誦句子,解釋含義:
教師帶領幼兒逐句念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結合動作輔助記憶(“兄道友” 時雙手做 “擁抱” 狀,“弟道恭” 時雙手合十輕輕點頭,“兄弟睦” 時與身邊同伴拉手)。
用幼兒易懂的語言解釋:“‘兄道友,弟道恭’就是和小伙伴相處時,要像哥哥姐姐一樣關心別人,像弟弟妹妹一樣有禮貌,不搶玩具、不吵架;‘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小伙伴們團結友愛,爸爸媽媽看到會很開心,這也是孝順的一種表現哦!
生活聯系:“平時和小朋友玩玩具時,你會把玩具分給別人一起玩嗎?”“如果有人搶你的玩具,你會怎么做呀?”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經歷,教師引導:“搶玩具會讓朋友難過,我們可以說‘我們一起玩好不好’,這樣大家都開心。”
。ㄈ┗佑螒颍骸皥F結好伙伴” 闖關(15 分鐘)
第一關:“玩具分享會”
玩法:教師在教室中間擺放積木、繪本、玩偶等玩具,邀請幼兒自由選擇玩具,但要求 “必須和至少 1 個小伙伴一起玩”。教師觀察幼兒表現,對主動分享玩具的幼兒(如 “我把積木分你一半”“我們一起看這本繪本吧”)發放 “團結小明星” 貼紙;對爭搶玩具的幼兒,及時引導:“想想小熊是怎么做的?我們可以一起玩呀。”
目的: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 “分享的快樂”,強化 “友好相處” 的`意識。
第二關:“情景表演大挑戰”
玩法:設置兩個情景,邀請幼兒分組表演:
情景 1:“小兔想玩小松鼠的繪本,小松鼠不愿意,怎么辦?”(正確做法:小松鼠邀請小兔一起看,或約定 “你看完給我看”);
情景 2:“小熊搭積木時,不小心把小兔的積木碰倒了,小兔很生氣,怎么辦?”(正確做法:小熊道歉 “對不起”,兩人一起重新搭積木)。
表演結束后,教師帶領全班幼兒討論 “哪種做法更好”,進一步明確 “團結友愛的行為”,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頒發 “團結小組” 稱號。
。ㄋ模┛偨Y延伸(10 分鐘)
集體分享:“今天我們學會了《弟子規》里關于團結的話,誰能念給大家聽?”“以后和小伙伴玩,你會怎么做呀?” 請幼兒舉手回答,教師用貼紙獎勵積極發言的幼兒。
生活延伸:在班級 “玩具區” 張貼 “分享小貼士”(如 “一起玩,更開心”“不爭搶,懂謙讓”),教師每日觀察幼兒與同伴的相處情況,及時表揚 “團結好伙伴”,如 “小明主動分享玩具,真是好樣的”。
親子任務:發放 “團結小任務” 卡片,請家長帶幼兒和鄰居小朋友玩耍時,引導幼兒分享玩具、幫助同伴,并用文字或照片記錄 “我的團結時刻”(如 “和小雨一起玩拼圖,分享了我的拼圖塊”),下周回園分享。
結束活動:播放《團結友愛歌》,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動作(拉手轉圈、互相擁抱),在歡快的氛圍中結束課程。
五、教學反思
幼兒對 “玩具分享會” 興趣濃厚,但部分幼兒在爭搶玩具時仍需教師反復引導,后續可通過 “繪本閱讀”(如《分享的快樂》)進一步強化 “團結” 意識;同時,可在區域活動中設置 “合作搭建區”,讓幼兒在共同完成任務(如搭城堡)中學會互助。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理解《弟子規》“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的含義,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偷偷拿走,要告訴大人或還給主人。
情感目標:感受 “誠實” 帶來的安心與信任,萌發 “不私藏他人物品、誠實待人” 的情感,愿意做誠實好寶寶。
能力目標:能在情景中辨別 “私藏物品” 的錯誤,嘗試將撿到的物品交給老師或主人,并用 “這是你的東西嗎?我幫你撿到了” 等語言表達。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 “物雖小,勿私藏” 的含義,知道不能偷偷拿走別人的東西。
難點:在生活中主動歸還撿到的物品,養成 “誠實不私藏” 的習慣。
三、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弟子規》動畫短片(4 分鐘,內容為 “小松鼠撿到小兔的發夾,偷偷藏起來,最后主動歸還” 的故事)、情景道具(玩具汽車、發夾、繪本、“失物招領箱”)、“誠實小勛章” 貼紙、《誠實拍手歌》兒歌音頻、情景表演圖片(“撿到鉛筆交給老師”“偷偷拿走別人的橡皮”)。
經驗準備:幼兒有 “撿到物品” 或 “丟失物品” 的生活經驗,對 “自己的東西”“別人的東西” 有初步認知。
四、教學過程(40 分鐘)
。ㄒ唬﹦赢媽耄盒∷墒蟮 “誠實課”(5 分鐘)
播放動畫:教師播放《弟子規》動畫短片 —— 小松鼠在草地上撿到小兔的粉色發夾,覺得很漂亮,就偷偷放進了自己的口袋;氐郊液,小松鼠一直坐立不安,吃飯也不香,松鼠媽媽問它怎么了,小松鼠說出了真相。媽媽告訴它 “物雖小,勿私藏,偷偷藏起來,小兔會難過,媽媽也會不開心”,第二天,小松鼠主動把發夾還給小兔,小兔很開心,兩個好朋友又一起玩了。
提問討論:“小松鼠撿到發夾后做了什么?它心里舒服嗎?”“松鼠媽媽告訴小松鼠要怎么做?”“小松鼠把發夾還給小兔后,大家感覺怎么樣?” 引導幼兒說出 “不能偷偷藏別人的東西”“要還給主人”,引出《弟子規》句子:“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ǘ┬轮v授:學念《弟子規》,懂誠實道理(10 分鐘)
念誦句子,解釋含義:
教師帶領幼兒逐句念誦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結合動作輔助(“物雖小” 時雙手比 “小” 的手勢,“勿私藏” 時搖手,“親心傷” 時雙手放在胸口做 “難過” 狀)。
用幼兒易懂的語言解釋:“‘物雖小,勿私藏’就是哪怕是很小的東西(比如小橡皮、小貼紙),只要不是自己的,就不能偷偷藏起來;‘茍私藏,親心傷’就是如果偷偷藏別人的東西,爸爸媽媽、老師會難過,丟東西的小朋友也會著急!
生活聯系:“如果在幼兒園撿到小朋友的鉛筆,你會怎么做呀?”“如果看到別人偷偷拿了不是自己的玩具,你會提醒他嗎?”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肯定 “交給老師”“還給主人” 的正確做法,糾正 “偷偷藏起來” 的錯誤想法。
(三)互動游戲:“誠實好寶寶” 挑戰(15 分鐘)
第一關:“情景判斷賽”
玩法:教師出示情景圖片,如 “小明撿到小紅的橡皮,交給了老師”“小剛偷偷拿走了幼兒園的積木,放進自己的書包”,請幼兒判斷 “做得對不對”,并說出原因(如 “偷偷拿積木不對,要告訴老師”)。判斷正確的.幼兒獲得 “誠實小知識” 貼紙。
目的:幫助幼兒區分 “誠實行為” 與 “私藏行為”,強化 “不私藏” 的認知。
第二關:“失物招領大行動”
玩法:布置 “失物招領” 場景 —— 在教室角落擺放 “失物招領箱”,提前準備 “丟失的物品”(玩具汽車、發夾、繪本,貼上 “失主標記”,如 “小紅的發夾”“小剛的玩具車”)。邀請幼兒扮演 “撿到物品的人”,在教室中 “撿到” 物品后,要先觀察 “失主標記”,若知道是誰的,直接還給 “失主”(由其他幼兒扮演),并說 “這是你的東西,我幫你撿到了”;若不知道,就放進 “失物招領箱”,并告訴 “老師”(教師扮演):“我撿到了一個東西,不知道是誰的! 完成任務的幼兒獲得 “誠實小勛章”。
目的:讓幼兒在模擬場景中實踐 “歸還物品” 的行為,感受 “誠實帶來的快樂”。
。ㄋ模┛偨Y延伸(10 分鐘)
集體分享:“今天我們學會了《弟子規》里關于誠實的話,誰能再念給大家聽?”“以后撿到別人的東西,你會怎么做呀?” 請幼兒舉手回答,教師用 “誠實小勛章” 獎勵積極發言的幼兒。
生活延伸:在班級設置真實的 “失物招領角”,貼上《弟子規》“物雖小,勿私藏” 的句子,鼓勵幼兒撿到物品后主動放在招領角,或交給老師;教師每周開展 “誠實好寶寶” 評選,表揚主動歸還物品、不私藏的幼兒。
親子任務:發放 “誠實小日記” 卡片,請家長協助幼兒記錄一周內 “誠實的小事”(如 “撿到鄰居小朋友的球,還給了他”“想拿媽媽的糖果,告訴媽媽后才吃”),周末回園分享,記錄滿 3 件誠實小事的幼兒獲得 “班級誠實小明星” 獎狀。
結束活動:播放《誠實拍手歌》,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拍手:“你拍一,我拍一,誠實寶寶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別人東西不亂拿;你拍三,我拍三,撿到物品還主人;你拍四,我拍四,誠實快樂多又多!” 在歡快的節奏中結束課程。
五、教學反思
幼兒對 “失物招領大行動” 興趣濃厚,能主動嘗試歸還物品,但部分幼兒仍存在 “喜歡就想拿走” 的想法,需通過日常小事(如 “玩具區的玩具是大家的,不能帶回家”)反復提醒;后續可結合 “繪本閱讀”(如《誠實的小狐貍》),讓幼兒在故事中進一步理解 “誠實的重要性”,鞏固良好習慣。
【幼兒園中班國學《弟子規》教案】相關文章:
國學經典弟子規02-07
國學經典弟子規07-23
國學經典《弟子規》的感悟06-21
幼兒園中班弟子規教案(精選8篇)10-07
國學《弟子規》試題及答案07-12
弟子規國學演講參考09-09
國學經典《弟子規》閱讀感受11-25
節選國學比賽弟子規試題09-13
國學經典《弟子規》的讀書筆記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