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水教案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經歷佷據熱傳遞的原理設計保溫杯的活動過程。
2、 經歷研究哪種保溫方式保溫效果好的活動過程。
3、 能把知識融會貫通,嘗試對科學現象人出解釋。
教學重點:經歷佷據熱傳遞的原理設計保溫杯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經歷研究哪種保溫方式保溫效果好的活動過程。
教學用具:不銹鋼杯、陶瓷杯、塑料杯、熱水、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 哪種杯中的水會涼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帶來這么多杯子,知道這些杯子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嗎?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磁多的,相同溫度的水,你們覺得哪個杯子中熱水會涼得慢一些?
3、學生做出推測,并說出理由。
4、 觀測實驗,交流匯報:用手捂在不材料石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覺?什么原因引起的?
5、 小結: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所以水溫降得快;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所以水溫降得慢。
二、 討論怎樣使杯中的水涼得慢一些
1、償們有什么好辦法讓杯中的熱水涼得慢一些?
2、小組討論:使熱水涼得慢的辦法。
3、小組交流,老師板書。
4、你們認為那種保溫辦法最好?
5、學生實驗。引導學生注意倒水的時間,水的溫度等變量要保持一致。
6、交流實驗結果。
三、 做一個保溫杯
1、小組合作制作一只保溫杯。
2、交流各組制作保溫杯的方法。
3、評出最佳保溫杯。
四、 討論如何才能讓熱水始終保持原來的溫度。
1、你們有辦法讓熱水始終保持原來的溫度嗎?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保持熱水原來溫度的方法。
4、假如保溫杯外的溫度比里面水的溫度高,熱是怎么傳遞的?
5、小結:保溫杯只能減緩物體溫度的變化,而不能保持物體原來的溫度不變。
水教案 篇2
一、 主題:我與水
二、 審題:
1、原點:兒童與周圍世界中水的關系。
2、延伸范圍: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點、歷史文化中的水、藝術中的水、節
約保護水資源。
三、 課程理念:
1、歷史生態觀:歷史現象與文化、科學息息相關,相互依存,人們需要關注生存環境,強調環境,強調人類在消耗和保護地球資源中所扮演的角色。人類影響他們的環境,反過來環境也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人類。因此我們設計了關于保護水資源和防止水污染的活動,培養幼兒一定的歷史責任感。
2、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大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與具體形象思想已有充分發展,數理邏輯思維也開始萌芽。因此讓幼兒主動去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的,因此我們在課程中通過幼兒感官去認識水的特征。
3、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在活動中起著鷹架作用,主要是教師給幼創設一個有利于他們發揮自身能力的情境,提供給他們材料,并和幼兒以平等身份一同去探討。如水中的沉浮現象,教師提出問題,然后和幼兒一起或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有探索困難的時候,教師才指導一下。
4、我們的理念:我們相信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幼兒有能力通過探索,自我表達和社會性互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生成課程和項目活動的主要內容有時是計劃好的.,有時是偶發的,但都源于幼兒的觀點、活動和好奇心。
四、課程目標:
活動范例:沉浮小實驗
目標:1、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沉入水中,哪些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可以懸于水中;(知識的學習)
2、通過觀察去比較證實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不同狀態;(學習方法的學習)
3、樂意與同伴一起合作完成小實驗。(社會性的培養)
五、課程內容:
1、 認識水中的沉浮現象;
2、 了解周圍生活中水污染的現狀,初步了解一些水凈化方法;
3、 了解傣族的潑水節;
4、 了解并欣賞大禹治水的故事;
5、 創作水貼畫;
6、 知道如何節約水,愛護水資源。
六、課程的結構:
第一層次:幼兒的微觀世界、宏觀世界。
第二層次:我身體里的水、日常生活的水、水的資源、水的分布、水的特征。
第三層次:水是幼兒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水具有的非結構化的性質可以鼓勵這個年齡的幼兒進行富有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探究,可以促進幼兒思維活躍,也因為水常見,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放松。該課程以幼兒為中心,提供給幼兒另一種體驗世界的方法。
水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環保”這一專題,選材新穎別致,貼近兒童生活。課文中的主人翁小潔寧可長時間地把面包紙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臟那“清澈的湖水”,從點滴小事中反射出了小潔美好的心靈。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使環保意識植根于學生的心靈。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小潔坐在游船上都欣賞到了哪些美景?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7課《清澈的湖水》學生齊讀課題。
二、品讀感受風景美:
1、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湖水的清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的讀一讀課文,讀完后在有關句子下邊作上記號。
(1)學生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2)班內交流品讀感悟。
“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指名讀-----想像畫面-----配樂欣賞畫面------同桌試背------指名背誦------想背的一起背
“喲,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呢!”
指名讀------生生評價-----教師范讀------自由練背------男、女生比賽背
2、看大屏幕,展開想像觀察山石像什么?出示句子“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兔、石龜好像正在賽跑呢。”
教師領讀――學生配上動作練讀――齊讀――交流誦記的好辦法――指名背誦――師生同背――練習用“像”仿說句子。
三、自主閱讀體會小潔心靈美
1、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3、4、5自然段,看看小潔吃完面包后是怎么做的?
2、班內交流,體會小潔為什么要這樣做。
“她吃完面包,剛想把面包紙丟進水里,卻被湖里美麗的景象吸引住了。”
“小潔緊緊攥著面包紙,生怕它掉進湖里。
“小潔不滿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著湖水。
“船靠岸了,……”
四、拓展、升華
1面對如畫的美景,文中兩個小伙伴一個緊攥面包紙一個亂扔香蕉皮,學到這里你想對他們說點兒什么?
2總結
板書設計:
27 清澈的湖水
湖水清 山石趣 小魚樂
落石出 自覺愛護
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
3、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進閱讀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小潔心靈的美好,培養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教學難點:
朗讀中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與行為美的和諧。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配套課件
3、錄像:保護環境的廣告片
4、收集保護環境的標語或廣告詞。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插圖
2、提問:當我們蕩舟湖上,看到這些美景,你的'心情如何?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7課
4、板書課題,啟發思考:先板“湖水”,讓學生提示是什么樣的湖水?再板“清澈的”
5、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哪個生字難讀的打上記號多讀幾遍。
2、你發現哪個字比較難讀呢?(學生匯報,師出示相對應的卡片,強調重點字音。如:“側”是平舌音,“卷”要讀圓唇,“演”要讀前鼻音,“扔”的后鼻音要讀到位等。)
3、小組學習:把你認為難讀的字在小組里一起拿來學習,大家共同解決困難。
4、發船票(開展讀字詞游戲):老師準備帶你們去欣賞這清澈的湖水以及那兒的美景,船已經停靠在岸邊了,小組長手里有很多“船票”,上面有去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誰全都把生字娃娃的名字叫出來了,小組長就會把“船票”給你。我們就可以去游覽了。
5、檢查學習情況(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生認讀——打亂順序讀):要出發了我們再與生字娃娃道個別,記住它們的樣子。
三、細讀感受,賞讀體會
1、課件演示清澈的湖水以及周圍的美景
2、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3、這么美的景物,書上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找出文中描寫景物優美的句子讀一讀。
4、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5、指名讀,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6、誰來當小小導游:配上音樂,指名朗讀寫美景的句子。
7、齊讀寫美景的句子。
8、嘗試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
9、這樣的景色給你怎樣的感受?小潔的感覺如何?
10、引發想象、換位體驗: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魚或是岸邊的景物,你的感受會怎樣?
11、看到這些美景小潔也陶醉了,可她又在企盼,她會企盼什么呢?
12、自己試著有感情朗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13、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前四個自然段,組織學生進行評議。
14、配樂朗讀課文1----4自然段,比一比誰能把美麗的景色和人物愉快的心情讀出來。
四、指導書寫,練習寫字
1、出示生字“失、覺”,引導學生觀察,說數自己是怎樣來記住這些字?
2、找一找哪個字最難寫,難寫在哪里?
4、重點強調:“覺”字的下面不要寫成“貝”。
5、學習目字旁的寫法,請學生觀察并注意帶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寫得左窄右寬。
6、學生先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7、組織學生評議,把寫不好的多練習幾遍。
水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水》系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原文題目為《餓水》。本文為第一課時的教學。由于所教學生自小生活在江南水鄉,水源充足,根本體會不到缺水地區生活的苦澀。據此,教師積極創設有利于喚醒學生主觀認知、構建主動學習的情境和活動,補充感性材料,緊扣 水的珍貴,通過品詞析句,感悟交流,讓學生在初讀中整體感知,在交流中提升感知,在誦讀中內化感知。
一、 初讀課文,感知場面,撥動情感
1.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和水有關的新課文。(板書:水)讀題。
2. 人們常把地球稱為水球,但世界上多個國家仍然嚴重缺水,中國就是缺水國之一。作家馬朝虎出生在我國一個缺水的地方,在他眼里,水是什么呢?快速瀏覽課文,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3. 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寫一遍。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4. 師:以你們的生活經歷看,什么樣的東西稱得上珍貴呢?(交流)
5. 我們生活在江南水鄉,水源充足,誰都沒有把水和最珍貴聯系起來。作者為了說明水是最珍貴的東西,向我們描述了一幅幅生動的場面。學這篇課文,我們要注意留心場面。大作家茅盾先生教育我們,文章至少讀三遍,第一遍鳥瞰,就是整體閱讀全文,了解大意;第二遍咀嚼,就是品詞析句,理解文字意思;第三遍就是把自己的理解用朗讀、用語言表達出來。請大家鳥瞰全文,找一找課文中有哪些場面描寫?(交流) 板書:百里路擔水、下雨天洗澡、一勺水消暑
設計意圖:由課前圖片自然導入本課學習,由留心場面貫穿全課的學習,學法滲透自然巧妙。
二、 放手試讀,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1. 指名學生讀讀這些場面描寫。讀得同學做到正確、流利;聽的同學做到字字入耳,聽出他讀書中的優點。(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讀書情況,指導讀好難讀的句子)
2. 認讀文中的4個新詞。請同學領讀:水窖 儲水 鑰匙 一勺水
3. 教師相機指導,匙讀好輕聲,出示圖片理解水窖、勺,注意勺的字型,中間是一個頓點。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放手讓學生試讀,試讀中明確朗讀要求,力求達到正確、流利的初讀效果。結合圖片復現詞語,理解并書寫,詞語教學的直觀性使教學不枯燥,有效提高學生的認字效果。
三、 精讀第1節,品讀挑水的辛苦,咀嚼水的珍貴
1.讓我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那一處很小的泉眼邊。指讀第1小節,其余同學靜靜思考,從哪些詞、句中咀嚼到水的珍貴?
2. 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
(1)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
補充:我們這里一噸的水費是2元3角5分,缺水地方一噸的水費超過五十元,而他們的.年收入不到一千。
(2)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補充1:十公里,到泉邊要走十公里,挑水回家又要走上十公里。老師課前做了一個調查,從我們學校到暨陽湖公園來回大約十公里,村民們為了挑上一擔的水需要走學校到暨陽湖公園兩個來回的路。多么辛苦的一擔水。
板:苦
補充2:當地流傳著一首民謠:半夜起來去爬山,爬過一山又一山,雞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陽快落山。多么不容易的一擔水。
3.小結:對一個詞、一個句子的細細咀嚼,不但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水的珍貴,更讓我們體會到了村民因缺水而痛苦的生活。小小的泉眼,遙遠的路程,長長的隊伍,包含了多少艱辛和沉重啊,所以作者說(引讀)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補充相關內容,充實文本。對語句的反復咀嚼品讀,感受語言的質樸和表達力。
四、 精讀第2節,品讀洗澡的快樂,咀嚼水的珍貴
1.一處很小的泉眼成了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這遠遠滿足不了村民用水的需求。觀看短片(播放《美麗的大腳》中期盼下雨的畫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期盼,多少個月月年年的等待,終于等來了這一場雨。指讀,其余同學還是靜靜思考從哪些詞、句中咀嚼到水的珍貴?
3.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補充并評價。
(1)家家戶戶建有水窖。
(2)你讀出了孩子們怎樣的心情? 板書:樂
(3)帶著開心、興奮、驚喜、快樂的心情自由讀這段話。(出示孩子洗澡的語句)
(4)補充:平日里,媽媽給孩子洗臉,只是朝臉上噴一口水,抹一下。一年中,只有夏天和過年時才給孩子洗上兩次衣服。現在終于有水洗臉了,有水洗澡了,有水洗衣服了,怎么能不快樂呢?作者用了哪些詞語寫出了這份快樂的心情?
指導句中讀好: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享受、張大嘴巴、吃,表揚不光會咀嚼文字還會用朗讀來表達的學生,在學生感悟基礎上再誦讀。
4.孩子、大人在雨中痛痛快快地洗了一回澡,再來看看,田里的莊稼,家中的動物,路邊的樹木、小草也在痛痛快快地洗澡、喝水。發揮你們的想象,選擇一個內容寫一寫,說一說。
田里的莊稼________
家里的動物________
路邊的樹木、小草________
5. 交流,師生評價。
6. 下雨了,莊稼笑了,動物笑了,樹兒笑了,孩子笑了,所有的動植物,包括干裂的大地都笑了,他們盡情地享受了雨水的撫摸,喝足了水,所以作者說(引讀)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設計意圖:對洗澡快樂場面的咀嚼理解,反襯了村民缺雨少水的艱苦生活。引發學生想象莊稼、動物、樹木等洗澡的場面既咀嚼到了水的珍貴,又培養了學生說、寫表達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五、 回顧全文,貫通學法,留下思考
1.帶著自己的理解,一起朗讀1、2小節。
2. 總結:今天這堂課,我們留心了挑水、洗澡的場面,運用鳥瞰、咀嚼、表達的學習方法感受到了水是村里最珍貴的東西。齊讀。課后,請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消暑這一個場面。
設計意圖:整體回顧挑水、洗澡兩個場面,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個場面,讓學生形成新的閱讀期待,為第2課時的學習奠定基點,指明方向。
板書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挑水 苦
洗澡 樂
表達 消暑
【水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水》教案10-29
水的教案08-07
《奇妙的水》教案08-18
干凈的水教案11-07
水說教案07-28
《水的浮力》教案06-05
《觀察水》的教案09-07
水的沉浮教案10-27
《寶貴的水》教案10-03
水的用途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