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 1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2、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來源】
適宜的操作材料,能夠促進幼兒主動活動,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生動地呈現出來,使幼兒更好地感知數學,并對數學產生興趣。為了幫助幼兒更全面的認識球體,我們在益智樂園投放了自制玩教具——魔術箱,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玩中學、學中玩的適宜環境。
【幼兒年齡段】
中班上幼兒。
【層次目標】
層次目標一:能夠根據自己對不同球體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大膽描述,讓同伴猜測。
層次目標二:能運用已有經驗根據不同球體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活動。
【游戲準備】
各種球體若干。
【操作目標】
陳楊碩:能準確地說出不同球體的名稱及觸摸的感覺。
李尚澤:能用較準確的詞語對不同球體的輕重、表面特征、玩法等進行描述。
【觀察重點】
幼兒對操作材料的興趣性。
同伴間能否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指導建議】
1。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使游戲出現新的轉機,產生新的含義,引發幼兒新的探索活動。
2。將幼兒成功的玩法范例拍照,給幼兒提供暗示性的指導。
【材料投放】
【過程分析】
在材料的提供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從平面過渡到立體,從靜態的到動態的(轉動的或不轉動的),從幼兒不可觸摸到的到幼兒可觸摸到的。這些材料中,大小、形狀、顏色上的不同可幫助幼兒感知不同的球體。材料的提供由易到難,層次分明,滿足了不同水平幼兒發展的需求。
【改進措施】
1。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球體,增加游戲的挑戰性。
2。提供一張排序表,引導幼兒可以根據不同球體的大小、輕重差異進行6以內物體的排序。
【幼兒講述】
我們玩的這個魔術箱里一共有6個球體,都是有排球、乒乓球、泡沫球、玻璃球、跳跳球。我和李尚澤都喜歡排球,應為它摸上去硬硬的、有毛,它能跳得很高,彈性很大!
【幼兒活動實錄】
今天的區域活動開始了,陳楊碩和李尚澤小朋友同時來到了益智樂園。
陳楊碩:“我們一起來摸球的游戲好嗎?”“好啊,誰先猜,誰先來摸?”李尚澤對游戲提出了規則。(幼兒能根據游戲的規則進行游戲。)“要不你先摸,我來說,好嗎?”陳楊碩試探著說。他的提議得到了同伴的贊成。(對同伴提出的建議非常樂意接受,促進了游戲的順利進行。)陳楊爍說:“請你摸出一種綠色的、硬硬的、能跳的很高的球。”(幼兒思路清晰,語言描述清楚流暢。)聽完同伴的描述后,李尚澤小朋友非常自信的,將手伸進箱子摸出了排球。“恭喜你,完全正確!”陳楊爍對同伴的表現進行贊賞!
輪到李尚澤說:“請你摸一個黃色的、小小的、輕輕的球。”(對乒乓球的描述非常好。)“好來。”說著陳楊爍在箱中摸出了乒乓球。
幾個輪回后,他們將箱中的`所有球都拿了出來,在盤中排成一排進行了比較觀察。
【分析與指導】
幼兒方面
1。能根據同伴的語言提示,摸出相應的球體。李尚澤、陳楊碩兩位小朋友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表現的一直情緒高漲,能認真地根據同伴的語言暗示摸出相應的球體。
2。對不同球體的認識有了較豐富的經驗。
李尚澤、陳楊碩兩位小朋友在對不同球體的描述中,語言使用恰當。比如排球,摸起來硬硬的、重重的、表面有一層毛,等等。
3。能夠對自己的操作進行驗證。
在根據語言提示摸出球體后,懂得用自己的語言向同伴進行驗證性的講解,非常好!
教師運用的教育策略幼兒學習數學是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在投放操作材料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材料的投放要講究適宜性。應根據幼兒現階段經驗發展水平,提供相應的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應對挑戰的勇氣。
二是材料的投放應講究科學性。案例“稱一稱”中,自制的測量工具所存在的較大誤差及所選擇的測量物沒有固定的重量,就直接影響了幼兒探索的科學性和結論的準確性。幼兒需要借助具體的物體來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支持思維的探索。因此,教師所投放的材料應便于幼兒嘗試、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操作材料既應滿足幼兒科學探究的需求,更應成為科學探究的有力工具。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魔術箱變變變》選自于托班《嬰幼兒教養活動》教材P30頁,我們進行了一些調整。原教材中讓孩子們讓玩具動起來,比較適合剛來園時的孩子,現在寶寶經過2個月的幼兒園的生活,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因此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做了些調整,在變魔術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嘗試著指認熟悉的玩具、水果等,能激發他們觀察、發現的欲X。神奇的魔術箱是由大型紙盒子改裝而成,它的材料安全、方便。魔術箱內的.物品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寶寶探索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學情分析】
開學初,由于幼兒剛來園不久,對一個陌生的環境有些不適應,因此幼兒情緒不穩定,容易哭鬧,分離焦慮比較明顯,于是我們就設計了一些活動,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如兒歌《小手拍拍》讓他們把小手藏起來;用一些道具,像小房子、圓筒、玩具等和他們玩躲貓貓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忘記了爸爸媽媽,體會到發現的快樂小臉上露出了笑容。根據孩子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魔術箱變變變》。讓孩子們在游戲過程當中,去體驗發現的快樂,讓孩子們在說一說、摸一摸、嘗一嘗過程中對一些物品的形狀、顏色有所了解。
【環節設計】
第一環節:引起興趣(2分鐘)
這個環節通過簡單的語言、動作激發幼兒對出示物品的好奇心和感知力。
第二環節:個別探索(3分鐘)
這個環節著重激發孩子玩魔術箱的興趣,能對所變之物進行簡單的認知。為后面自己從魔術箱里變出東西并說說所變之物做鋪墊。在認知的過程中提高幼兒對簡單顏色和形狀的辨知能力。
第三環節:自由探索(4分鐘)
這個環節中,通過自由選擇魔術箱進行變變變,讓孩子在發現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事物的顏色和形狀。
第四環節:品嘗美味(2分鐘)
這個環節主要是滿足幼兒發現及品嘗美味的樂趣,并在說說,嘗嘗中得到快樂。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 3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摸摸中對熟悉的玩具的名稱、顏色有所了解。
2、在變變變的過程中體會到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魔術盒若干只;蘋果,橘子,香蕉若干只;各種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觀看魔術表演的興趣(2分鐘)
出示魔術箱,引出變魔術的話題。
引導語:寶寶,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玩的東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東西啊?
來,我們閉起小眼睛,把好東西變出來,變變變,變出來!
看,這是什么呢?(盒子)
它是一只很有趣的盒子,而且呀,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我們叫它“魔術箱”。(我們一起說說看:魔術箱。)幼兒是否樂意把眼睛蒙起,等待魔術箱變出來?
是否能說出魔術箱的'名字?
二、魔術箱變變變。(3分鐘)
摸一摸、說一說。教師搖動魔術盒,讓其發出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引導語:你們聽,里面有沒有東西啊?
(請個別幼兒伸入洞中摸一摸。)
引導語:我們請××上來摸摸看里面有什么東西呀?
教師邊說“魔術箱變變變”邊協助幼兒變出物品。
引導語:拿到是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哇,魔術箱真厲害,變出了那么多好東西,有XX、XXX,好玩嗎?幼兒是否能通過摸一摸,變一變成功將東西從魔術箱內變出?
是否能初步說出所變出物品的名稱和顏色以及簡單的玩法?
三、自由探索。(4分鐘)
通過變一變,看一看,說一說初步了解變出物品的名稱以及簡單玩法。
引導語:寶寶看,這里還有幾個魔術箱,我們一起把里面的東西變變變,變出來,好不好?
重點強調:寶寶要記住哦,每個寶寶從魔術箱里變出一樣東西,變好后可以和旁邊的老師、或者小朋友說說你變出來的是什么、怎么玩的。
小結:請個別寶寶上來說說他變出了什么東西?怎么玩的?幼兒是否能聽清老師強調的操作要求并很好的執行?
在變出東西后是否跟周圍的老師和好朋友進行簡單的交流。說一說變出東西的顏色和形狀?
四、品嘗美味(2分鐘)
嘗一嘗、說一說,和好朋友一起品嘗好吃的東西。
引導語:老師這里還有一個不一樣的魔術箱,這個魔術箱里會變出什么來呢?寶寶上來變變看好不好呀?
幼兒變出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
引導語:原來魔術箱請我們小朋友吃好吃的東西呢!
請幼兒品嘗從魔術盒里變出來的水果和零食。幼兒是否愿意將魔術箱中變出來的東西一起品嘗?
在品嘗的過程中是否關注被吃掉一口東西的變化。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 4
活動目標:
1.根據黃、綠兩種顏色不同的規律,感知和區分"有"和"沒有";
2.學習單一的按顏色進行分類,并嘗試比較大小,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3.利用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魔術箱一個,各種盒子同樣大小各兩個,分別為黃和綠。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魔術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出示魔術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和你們做游戲,看看這個是什么?(箱子)這是什么顏色的箱子?(黃色)那我們就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黃箱子”。這個黃箱子是大還是小?那我們就說“好大的箱子”。引導幼兒一起學說。
2.猜猜看,這個黃箱子里有沒有東西?怎么樣才能知道里有沒有東西呢?(豐富詞匯“打開來”)。我請個小朋友上來打開箱子吧!
3.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箱子,請全體幼兒看看里面有沒有東西?并引導幼兒說:沒有東西。
4.這個黃色的大箱子可是個魔術箱,它有很神奇的本領,可以變魔術呢!只要聽到“變、變、變”,它就能變出東西來。現在我們就來變魔術吧!
二、魔術箱變魔術
1.引導幼兒一起“變、變、變”,變出黃綠兩個鞋盒:這兩個東西是什么?(盒子)是什么顏色的?這兩個盒子哪個大?跟黃箱子比呢?猜猜看,盒子里有沒有東西?哪個盒子里有東西?怎么樣才能知道哪個盒子里有東西呢?(引導幼兒說“打出來”;用眼睛)。
2.魔術箱可厲害了,還能變出來東西來,我們一起來說“變、變、變”吧!變出黃、綠兩個盒子(比鞋盒小)哪個盒子大?跟鞋盒比呢?猜猜看哪個盒子里有東西?(請一名幼兒打開盒子,并引導幼兒說出哪種顏色的盒子里有東西,哪種顏色盒子里沒東西)。
3.魔術箱變出幾個盒子?(引導幼兒數一數:兩個黃盒子,兩個綠盒子)厲害嗎?我們一起來夸夸魔術箱吧!(引導幼兒夸魔術箱)。
4.魔術箱還能變出東西嗎?我們再用最好聽的聲音來說“變、變、變”,看看能不能變出來。
5.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找找看,神奇的魔術箱有沒有變出東西來?(請一名幼兒上來從大箱子里拿出最小的兩個盒子舉起來給小朋友看)。
6.魔術箱又變出了幾個盒子?是什么顏色的?一樣大嗎?猜猜哪個盒子里有東西?這個盒子打不開,我們怎么知道里面有沒有東西?(引導幼兒說出“搖一搖”,用耳朵聽一下哪個盒子里有東西。)
三、給盒子分類
1.魔術箱說自己累了,想休息一下。我們請他們到傍邊休息一下吧!
2.魔術箱都變出什么顏色的盒子寶寶了?我們給它們分分類好嗎?(請一名幼兒給盒子分類,按顏色分)。
3.盒子寶寶都一樣大小嗎?我們給盒子寶寶排排隊好嗎?(請兩名幼兒上來幫盒子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隊)。
4.老師現在有個問題想考你們了,兩種顏色的盒子都排好隊站在這里了,什么顏色盒子里有是東西的?什么顏色的盒子里是沒有東西的?我打開來看看,你們記得對不對?
5.教師打開盒子驗證,讓幼兒掌握規律。猜對了,表揚幼兒,猜錯了,請幼兒從看到的情況中總結出規律。
四、延伸部分
1.魔術箱又想考考小朋友了,看它又變出了什么?(黃顏色盒子)里面有沒有東西?你是怎樣知道的?請一名幼兒上來打開盒子,盒子里有很多糖果,請幼兒分享糖果,引導幼兒說“謝謝”
2.今天你們和魔術箱玩得開心嗎?魔術箱變完了魔術,要回家了,小朋友和魔術箱怎么說?(“再見”)“歡迎下次再來!”
3.活動結束。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 5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與觸摸,認識魔術箱內不同形狀、材質的物品,初步感知物體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標:能用語言清晰描述物品的形狀、顏色、觸感,并嘗試根據特征分類。
情感目標:激發對魔術與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與觀察力。
活動準備
魔術箱:不透明紙箱,頂部開圓形洞口,內部放置不同物品(如毛絨球、木塊、塑料積木、布偶、金屬鑰匙等)。
輔助材料:分類托盤(按材質/形狀分類)、記錄表、貼紙。
多媒體資源:動畫片段《小魔術師的'發現》。
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5分鐘)
教師扮演“魔術師”,用夸張語氣介紹魔術箱:“這個箱子會變出好多秘密,猜猜里面藏著什么?”
播放動畫片段,展示小魔術師通過觸摸發現物品特征的過程,引發幼兒好奇。
探索與分類(15分鐘)
分組探索:幼兒輪流伸手觸摸箱內物品,用語言描述觸感(如“軟軟的”“滑滑的”),教師引導觀察形狀與顏色。
分類游戲:將物品取出后,按材質(毛絨、木質、塑料等)或形狀(圓形、方形)分類,放入對應托盤。
記錄與分享:每組用貼紙在記錄表上標記分類結果,派代表說明分類理由。
科學延伸(10分鐘)
問題討論:“為什么有的物品摸起來涼涼的?有的會發出聲音?”引導幼兒思考材質與聲音的關系。
實驗驗證:提供不同材質的物品(如金屬勺、木塊、布料),讓幼兒敲擊聽聲音,驗證猜想。
總結與延伸(5分鐘)
教師總結:“魔術箱的秘密是——每個物品都有獨特的特征,通過觀察和觸摸,我們能發現它們的不同!”
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尋找“家里的魔術箱”,探索更多物品特征。
活動反思
通過多感官探索與分類游戲,幼兒對物體特征的認知更具體,但部分幼兒對“材質”概念理解較模糊,需后續活動中強化。
動畫片段與角色扮演有效激發興趣,后續可增加更多互動環節(如幼兒扮演魔術師)。
【中班主題公開課魔術箱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主題教案:魔術箱03-06
中班語言優秀公開課教案《毛線變魔術》08-22
中班主題公開課教案08-03
中班教案眼睛變魔術05-31
中班《魔術師》教案07-02
中班《魔術師》教案10-03
中班主題公開課好媽媽教案09-28
中班藝術活動《魔術點》教案12-16
《魔術》幼兒園中班教案07-04
變魔術中班語言教案10-12